2020年第四届中国杭州临床试验高峰论坛 成功举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2-17 09:59   

医、药不分家

企业助力 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医药事业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院士代表医院和六家医药企业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对此,陈明教授表示,“医”和“药”是一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孪生兄弟”,新的药物和医疗器械需要科研人员创新发现,而能否最终成功面世,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临床前的研究、动物试验、人体试验等等,其中,企业孵化这一环必不可少。“此次签约的6家企业,都有重大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落户国科大肿瘤医院,我们希望以此为样板,把科学家、医务人员、企业家汇聚在一起,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医药事业。”

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GCP中心副主任、Ⅰ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宋正波介绍,在晚期肺癌的治疗当中主要有三大治疗手段——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在针对一部分没有靶向药物可用的晚期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较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关数据显示,在没有免疫治疗之前,美国总体的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5%左右,而有了免疫治疗之后,提高到了16%上下,整整提高了三倍多。

“由于免疫治疗在2018年才在中国正式临床应用,所以目前我国相关数据还没有发布,但是根据我们医院的统计,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病人中位生存时间大约是29个月,而没有接受的是22个月。这部分获益的病人基本都是没有靶向治疗指征的,就是说没有靶向药可以用,才转而接受免疫治疗。”

宋正波对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56岁女性晚期肺癌患者印象很深。

2016年,这位患者在上海做过诊断,没有服用靶向药物的指征,接受了化疗,但是副反应比较大,而且病情出现快速进展。

“2016年12月,这位病人到我们这里,加入了一种免疫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当中。当时,她肺部的肿块比较大,而且有脑转移的情况。接受单药免疫治疗之后,到现在还是每21天来一次医院,每次接受半小时的免疫药物注射治疗,已经持续了4年,而原本,她的预期存活时间大概在3—6个月”。

“在临床试验期间有好的效果,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归根结底,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成果转化后能在将来使更多的患者获益。”宋正波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王屹峰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为进一步拓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研究思路,增进对临床试验开展流程和相应管理规范的了解,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学杂志社协办的“2020第四届中国杭州临床试验高峰论坛”于2020年12月12日—13日在杭州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