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有主意时 不妨听听父母的意见
人物名片:
柯克雷
浙江财经大学日语系教师
资深日语笔译
□通讯员 董蕾 记者 纪驭亚
柯克雷是浙江财经大学日语系的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空余时间,她还兼着日语笔译工作。多年下来,柯老师已经翻译多部日文丛书、承担了许多网站的日文版翻译工作,在业内小有名气。
虽然在本专业里发展得很出色,但柯老师说,自己当时高考填报日语专业时,基础为0,而且绝不是出于自身的兴趣。
她也给新高一的同学们支招:自己没有主意时,不妨听听在相关领域有所了解的父母的意见。可如果父母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话,也不要横加干涉。
父母之命下填报专业,误打误撞发展成爱好
柯老师的父亲是杭州大学俄语系第一批学生,姐姐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又从教于北外,可以说,家里有着学外语的传统。
1992年,柯老师填报大学志愿时,比较了解外语领域的父亲就作主为她填报了浙大日语系。“自己对日语既没有了解,也没有兴趣。”柯老师说,但高中她就顾着埋头读书了,填志愿时自己压根没有明确的想法,只能听从父亲的。
柯老师说,自己算是赶上了学小语种的好时候:当时杭州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只有浙大,同学人少,所以他们外事活动的机会很多。数次活动经验后,对柯老师自己的未来规划也逐渐清晰起来。
而柯老师真正对日语产生浓厚兴趣,则要后推到1997年。1996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大学老师推荐去拟开日语系的浙江财经大学任教。“晚上空闲时间,我会去浙大西溪校区的日语夜校里兼职,当时学日语的都是单位里要出国的中层以上干部,或者是自己和日本做生意的老板 。”柯老师说,某次杭州花圃引进了一本日本花卉书,刚好该公司的总工程师是她的培训班学生,就介绍她成为了该书3个翻译中的一个。次年,书就顺利出版了。“拿到书时,特别有成就感,也对日语笔译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也因为这次笔译,柯老师完成得很出色。此后就跟出版社有了稳定联系。“这些年,我接了很多新翻译任务,很长见识,也很有趣。”柯老师说,除了翻译书籍,她也承担了许多网站的日文版翻译工作,忙且快乐着。
提前规划好职业生涯很重要
柯老师现在的工作在许多人看来相当惬意舒适。每周工作三个上午,每个上午4节课。每年除了国定假,还有一个月以上的寒假,两个月以上的暑假。而第二职业更是自由,不用坐班,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且收入不错。
但实际上,想要从日语专业毕业后就从事笔译工作,难度并不小。笔译工作一般会找此前就有相关代表作的笔译,而日语系本科生出去,如果不改行的话,大多数人会去日企或者合资企业做文员,承担日本客户来时口译工作。“这个工作要求不高,上手快,起薪差不多3000多元一个月。”柯老师说,但发展得好的毕业生,2年内就能实现工资翻番。而对于志向以后从事笔译的同学,柯老师建议要提前培养自己的素养,如果等到毕业才立志,那可就晚了。
而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笔译很考验译者的文笔,所以中学阶段的语文基础很重要。”而且柯老师也在教学中观察发现:第一志愿就填了日语的同学,往往是早就明确兴趣志向的,在学习表现上要远好于多数被调剂过来的同学。
当然针对当前国际关系下,日语专业相对不好就业的局面,柯老师则建议有志向学日语的同学,要把眼光放长远。“5年之后,日语专业就业情况我不好判断。但是,现在学日语的人也不多,很有可能五六年后日语人才会出现断档,届时就奇货可居了。”
柯老师也给现在正在纠结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高一同学提了几点自己建议:
1.搞清楚自己将来想要干什么,不愿意干什么。
2.让父母明白你将来想要干什么,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和父母一起规划,适当听取长辈意见。
4.不要把理想过于具体化,要有变通余地。
5.为理想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6.发展广泛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全职主妇可比上班还要累
人物名片:
夏妈妈
1997年浙江大学外语系毕业,做了7年的大学英语老师,辞职后连续寻找几份工作均不理想,最终成为全职主妇
记者 郑司琪
说起现在的高中有了职业规划课程,夏妈妈感到无比羡慕:“我们填报专业的时候没有这些指导,只注重社会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爱好,都是看哪个专业热门就报哪个。”夏妈妈1993年参加高考,当时英语和政法是两大抢手专业,最终,夏妈妈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了英语。
毫不夸张地说,这几乎决定了她接下来的人生轨迹。
顺利从浙江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夏妈妈成为了一名大学英语老师,别人看着很欢喜,但她自己却感到为难。因为她渐渐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英语尚且能感到快乐,一转换为职业后她就怎么也喜欢不起来,“我后来又参加全国统考报了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教书,还是觉得枯燥无味。”
终于在教书的第7个年头,夏妈妈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选择:辞掉教师的工作,去找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来做。夏妈妈说,其实她对绘画、文学都抱有很大的兴趣,曾经想尝试着往这方面找工作,但发现因为没有专业基础,一切都显得有些枉然。想改变,已太迟,“我曾经想过,如果当时我选择了文学或者艺术,从事了相关方面的工作,那我一辈子的轨迹就会改变,也许就会坚持在职场上了。”
就业后再“纠偏”,需要兴趣,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很快夏妈妈有了第一个宝宝,然后又有了第二个,也许是“一不留神”,时间就已经推着她往全职主妇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去,直到今天。
可能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全职主妇看起来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没有职场的纷争,有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但夏妈妈要提醒大家的是:全职主妇可比上班还要累,因为当教育孩子、做家务成为你的“职业”后,家人对你的期待值也就提高了一大截。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要比一般的家长考虑得更为周全,否则就要在孩子的哭闹声和大人的争吵声中度过漫长的一段时间。
如今她的孩子已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长大,夏妈妈会不会考虑重返职场呢?她说,也许会,但是有了一个完整家庭,当做出一项重大改变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由着性子了。”回过头来想想当初辞职的自己,夏妈妈觉得或许有一些后悔,“但我觉得一份成功的职业,首先应该是你热爱它,然后才能做得好。”
进银行 不一定学历越高越好
人物名片:
王先生
某大型国有银行地区分行负责人
多次参与银行校招面试
接受采访之初,王先生就笑称,自己的个人职业轨迹很非典型。
但从小学老师跨行金融业,并且已经在银行工作摸爬滚打超过20年的他,也结合自己的职业轨迹和多次参与银行校招面试的经历,给了新高一同学不少建议,都是干货哦。
从小学教师跨行金融,从未考虑要重新选择
进入银行前,王先生有着5年小学老师的执教经历。
“我们那个年代,好像自己对志向也没啥想法,稀里糊涂的。”王先生说,初中毕业后考中专,进入杭州师范学院就读,是老师给他的建议。而1988年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就怀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去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那时候小学老师收入不高,男老师社会地位也远不如现在。”王先生说,工作到第五个年头,他就赶上了银行大发展。“银行来各个单位选人,我觉得在银行的发展前途更好,就借这个机会来了银行工作。”
初到银行时,王先生的主要工作是保管有奖储蓄的凭证,尔后又先后在存款处、零售业务部、个人金融部等多个个人业务部门工作过,一呆就是20多年。“我是1970年生人,我们这代人好像比较随安而遇,加之随着社会大发展,我从没有考虑过要重新选择。”
银行工作收入不错,压力也很大
在银行,内部分工、岗位设置较细,各级分行的部门数也是逐级增加。以支行为例,主要岗位就有高柜柜员、低柜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业务经理(复核授权)、正副行长。而目前针对大学毕业生招聘的,主要是柜员和客户经理职位。
在王先生看来,银行工作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都不错。在地级市,大学毕业生第一年见习期工资相对比较低,而工作2、3年后,就能拿到网点的正常水平工资——大约税前年薪11-12万元,如果做得好,可以拿到16、17万元的税前年薪。
但是银行工作强度和考核压力也大,个别岗位工作时间还偏长。“如果是柜员,还可能要承受客户发脾气、犯错就会被扣钱等压力。一些大学生好不容易考进银行,却发现现实和自己的设想有差距,会比较失落。”王先生粗略估计,如果招30个大学生,工作几个月后,离职3、4个是很正常的。
想进银行,
一定要判断自己是否对金融、理财等有兴趣
“其实银行工作对于专业的要求不高,经济金融、财务会计、管理、外语、法律等专业,二本以上就能通过网上申请,进入笔试。”王先生说,尤其是进入面试环节后,其实面试官不会再去比较面试者的学历,更看重的是抗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思维清晰缜密程度、动手能力、责任心等。王先生也提醒,如果想从事银行业,新高一的同学一定要判断自己是否对经济金融、理财等有兴趣,尔后要提前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
而有一点,学堂君一定要着重分享给大家:对银行来说,并不是员工学历越高越好,还是要有一定差异性。以柜员职位举例,“相比于研究生、重点本科生,其实我们更倾向于招一些三本、高职的毕业生。现在一些职业学院也会有银行的定向班。”王先生说,因为柜员工作是熟练工,技术难度不大,高学历员工做一段时间后就很可能跳槽,而三本、高职的毕业生更能安于岗位。
不过,王先生对于5-10年后银行的前景,也带着隐隐的担心。“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的业务都变得可替代了。如果银行不能有好的转型,前景还不太好讲。也希望正在考虑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高一同学,将这一点作为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