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大变脸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9-20 06:25   

试点方案VS 现行方案

昨天上午,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等四种考试招生模式。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的通道,这些举措使高考招生进一步走向多元。

此外,《方案》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等环节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至2017年全面实施。其中,文理不分科、录取不分批等多项举措备受关注。

那么,浙江版新高考四条升学通道究竟有什么区别?对于浙江学子而言新方案究竟与现行方案有何不同?

【升学通道一:统一高考招生】

适用人群:普通高中考生

相关政策实行时间: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影响范围:从本届高一生开始受影响。

政策概述:考试不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高校确定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择优录取。

变化一:不分文理,考试科目不一样了

现行的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一共有六门,分文理,文科生与理科生的考试科目不同。文科生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和地理,理科生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生物。此外,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数学高考试卷并不完全相同。

改革后,考试将不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均分为三门,不再分文理。

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选一)。

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

问: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解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问: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解读: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变化二:分值算法大变样

这几年的浙江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而改革之后,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其中必考题满分70分,剩下30分为加试题,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合格分为40分)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问: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解读:我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问: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考必考题又考加试题?

解读: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变化三:与“一考定终身”再见,考试时间有大变化

以往,每年的6月7日至9日都是全国统一的高考日,六门考试都在该日进行。

改革后,语文和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

特别值得鼓掌的是,高考再也不是一考定终身了。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两次,成绩有效期两年,选用其中一次成绩。但语文和数学成绩仍当次有效。

问: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解读: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问:高中学考怎样安排?

解读: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安排考试。首次考试在2015年10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另行公布。

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有利于避免学校过于偏科教学和学生过于偏科学习现象的发生。

变化四:不再分批次录取,实行专业投档

我们熟知的“一批线”,“二批线”都将成为历史,改革后高考录取将不分批次。而是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类)平行投档,择优录取。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问:考生的选考科目需要全部符合高校要求吗?为什么?

解读:考生的三门选考科目中,只需一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这样做,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

问:高校无选考科目要求时考生怎样报考?

解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那就表示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但考生要注意,由于你的总分是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构成的,所以你仍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问:怎样填报志愿?

解读: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问: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起什么作用?

解读: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变化五:“等级赋分”是什么意思?

本次高考改革冒出了一个新词:等级赋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选考科目的分到底怎么算?

杭城一位重点高中的校长告诉记者,选考科目将会有两个分数,一个是卷面分,一个是等级赋分。卷面分不直接计入高考成绩,而是被换算成相应的等级,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等级赋分,等级赋分直接计入高考总分。

这位校长为记者举了个例子:赵同学思想政治考试成绩为97分,即卷面分97分,该分数挤入第一等级(即最高等级)范围。那么,在按等级赋分时,获得满分100分。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每次考试进入第一等级的分数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次97分可以这算成100分,或许下次97分只能折算成97分了。二是第一等级的考生不一定能拿到赋分100分,即每次考试时的第一等级相对应的分数不一定会是100分。”校长说,“也有可能你考了99分,却只能折算成97分。”

此外,使用等级赋分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甲的卷面分比乙低1分,刚好跌入下一等级,甲与乙的高考分差距拉开3分;丙的卷面分比甲低3分,却与甲进入同一等级,获得相同的高考分数。

问:选考科目为什么采用等级赋分?

解读: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选考科目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因为:

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

2.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3.实行等级分在浙江已有实践基础。我省在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中使用等级分都已多年。

还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试,使用哪次考试成绩都由自己决定,对于实行等级分来说,考生选择机会和权力是平等的。

问:选考科目等级起点赋分为什么设置为40分?

解读:我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升学通道二:高职提前招生】

适用人群:普通高中学生及中职学生

相关政策实行时间: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首次考试安排在12月,先实施9类,再逐步扩展到17个大类。

影响范围:普通高中学生从本届高一生开始受影响;中职学生从本届高三生开始受影响。

政策概述:高职提前招生,普高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基本依据,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实行一档多投,实现学生和高校双向选择。

变化一:考试时间提前,早于统一高考

高职实行提前招生,招生时间安排在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变化二:参考学考成绩或职业技能考试成绩

这几年的高职提前招生主要以高校组织的文化课(不少于3科笔试)和综合素质评测为基本录取依据。

改革后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高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选拔评价办法和录取规则,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变化三:考生可“一档多投”

现在每位考生均只能报考一所高校,改革后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一所录取高校,实现了考生高校双向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被高职提前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可以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问:怎样填报志愿?

解读: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问: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起什么作用?

解读: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升学通道三:单独考试招生】

适用人群:中职学生

相关政策实行时间: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首次考试安排在12月,先实施9类,再逐步扩展到17个大类。

影响范围:从本届高三生开始受影响。

政策概述:单独考试招生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面向中职学校考生而专门设计。全省统一组织,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考试、按专业平行投档、择优录取。考生需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可在17个职业技能考试大类中自主选择1-2个类别;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两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各职业技能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

变化一:外语不再是必考科目

以前,如果中职生想要继续往上读,那么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基础考试是必须要面对的。

而改革之后,必考科目变为了语文、数学加职业技能,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外语则不作统一要求(从本届高一生开始受影响),即拟报考有外语要求的学校、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

职业技能考试将于今年启动,首次考试安排在12月,先实施9类,再逐步扩展到17个大类。

分值方面,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

问: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单独考试招生吗?

解读:不可以。与其他三种考试招生模式不同的是,单独考试招生是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专门设计的,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只有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

变化二:职业技能考试有两次机会

改革后,中职生需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该考试含操作,分17个大类,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最多两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两次。成绩两年有效。

而改革前,中职生在参加单独考试招生时均需提供专业基础成绩。专业基础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仅笔试。成绩占43%。

问:哪些考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怎样报考?

解读:考生若报考单独考试等有职业技能考试要求的高校,以及报考有职业技能要求的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需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我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每年1次。职业技能考试共分17个大类,考生可以自主选报1-2个类别;各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成绩满分300分;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变化三:不再按高校平行投档,实行专业投档

以往单独考试招生是按高校平行投档录取,实行高校平行志愿。

改革后,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高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问:怎样填报志愿?

解读: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变化四:中职生升本机会更多了

招生高校由改革前的主要以高职院校专业为主,扩大到部分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升学通道四:三位一体招生】

适用人群: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

相关政策实行时间: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影响范围:从本届高一生开始受影响。

政策概述:深化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为综合素质有优势、学有专长的考生提供施展平台。这项改革2011年即在我省率先实施,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测试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科性向、专业潜质等。

变化:考试不一定都安排在高考前

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测试时间可安排在统一高考前,也可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而往年测试均在统一高考前启动。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问: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解读: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方法是,由高校依有关要求确定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注重对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及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发展相对应的专业性向、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

问: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怎样计算?

解读: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问:怎么样填报志愿?

解读: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三位”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填报相关高校志愿。

问: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起什么作用?

解读: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或纳入综合成绩。

(解读自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晨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