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杭州老人20多年潜心研究宋代人的生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1-27 07:28   

宋 佚名 《蕉阴击球图》  南宋贵族庭院里的婴戏小景。

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宋代写实风格的代表。

杭州的大伯大妈每天一大早,爱跑去城东三里亭的农都市场买菜,因为那里菜品多且新鲜、价格便宜名声在外。其实南宋时,也正好是这个地方,买菜最方便最热闹,不仅有百姓的菜市,还曾设有一个专为南宋宫廷提供食材的菜园子,叫南宋官园。

一位78岁的杭州老人,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林正秋,花了20多年研究宋代人的生活,写出了一本《宋代衣食住行研究》。因为偏爱南宋都城临安(现在的杭州),书中介绍最多的就是当时的杭州人生活。

在林正秋看来,中国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都是在南宋时期推广和发展的,南宋所出现对人的生存与生活的关注,以及南宋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生活质量、创造活力,都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且,当时临安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堪称“世界第一大都”,平时还有专人负责清扫街面。十二世纪时,西方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威尼斯也只有10万人口。

今天的杭州人懂生活、会休闲,南宋时的杭州人同样讲究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质,很多现在留存着的节日风俗、生活习惯、娱乐方式、养生之道都可以找到历史印迹。

老婆

宋代人私底下也这么称呼妻子

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对妻子还是女朋友都爱叫“老婆”。800多年前,南宋的男人也是这么称呼自己的妻子的。虽然宋代杭州人的书面语言仍然大致沿用古文和骈体文,不过,当时的口头语言与我们已非常相似了。假如你不小心穿越到了南宋,操着一口现代杭州方言,也能混日子。家人间的称谓也跟我们现在差不多,比如父亲就叫“爹、爸、老子”,母亲就是“妈妈”。夫妻之间叫法也是“老公、老婆”,其中,“老婆”这个词是从宋代才开始对妻子的称呼。我们电视上常看到“相公、娘子”的叫法,反倒属于尊称,正式场合才使用。

面馄饨

花样不比现在少

还能治口臭

杭州人爱吃面、爱吃小馄饨,这个传统由来已久。南宋时,吃面是江南人聚餐时首选,不仅作为正膳主食,也充当点心。虽然当时的杭州还没有发明“片儿川”,但街头面店里供应的品种繁杂丝毫不亚于现在。比如鸡丝面、三鲜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百合面、百花棋子面、鱼桐皮面等等。

馄饨,唐代就有,但品种单一,直到宋代才发展成各种花样。《武林旧事》就记载“一器之内几十余味,称‘百味馄饨’”,也就是你付一碗的钱,就能吃到各种各样不同馅的小馄饨。南宋杭州六部桥前有一家生意火爆到众多官员都会去光顾的“丁香馄饨”店,原来,这家的馄饨以“丁香”入馅,丁香有治疗口臭的功效,那些大臣进入朝廷或皇宫前,就会先去六部桥吃一碗丁香馄饨,既可以填腹,又可以治口臭。

假发

南宋女孩的发髻一般高达一尺

现代女孩子爱戴假发,南宋时的女孩也一样。就跟现在的白富美拼名牌一样,她们拼的是谁头上顶的发髻大,谁发髻上的花冠和钗子名贵。当时年轻女孩的发髻一般高达一尺,太矮了怎么办,用“假发”来接,编成各种形状的假发髻后,再往头上套,然后越堆越高,头上的饰品五花八门。这种侈靡的风气搞得皇帝都看不下去,曾下过禁令:“假髻易断,妇女不得戴高冠和高髻。”当然,女孩子爱美,是连圣旨都挡不住的。

牙膏

苏东坡还发明了

“东坡”牌牙粉

我们今天用牙膏清洁口腔,事实上,宋朝已经有了牙刷与牙膏,甚至连政府也推荐人们注重口腔卫生,专门将刷牙方法记录在官方医学教科书里,并推出29种有益于口腔卫生的中药材,供人们使用。

两次到临安为官的苏东坡,还曾经亲自发明过一款牙粉,制作方式是将松脂与茯苓晒干磨碎,漱口时把这粉末与水一起含入口中。

嫁娶

没房没车

一样别想讨老婆

如今杭州男人讨老婆,有人算了笔账,以年收入6万计的话,得不吃不喝17年才可以娶一个中等条件的老婆。800多年前,你可能付上两倍的彩礼都还过不了丈母娘的关。

南宋的杭州流行“重女轻男”,南宋学者洪巽的《暘谷漫录》记载:“京都(指杭州)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一个原因是女儿长大了好找工作,当时临安府城有大量驻军,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女艺人,说书、演杂剧、唱小曲、演影戏,甚至厨娘都比男厨子更出色。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南宋拜金主义盛行,人人都在攀比斗富,即使女方不嫌贫爱富,也拗不过潮流,非得索要礼金不可。所以,导致剩女多,光棍更多,贫寒人家根本不敢生儿子。放到今天,就是没房没车难娶媳妇,即使女孩肯嫁,丈母娘也不同意。

夜市

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卖什么的都有

吴山夜市、大兜路、胜利河美食夜市……杭州人的夜生活很丰富,南宋时更热闹,尤其以御街闹市区最为繁盛。《梦梁录》里有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当时清河坊至官巷口一带,各种奇巧器皿,卖什么的都有,酒楼歌馆,一般要营业到四更后才渐渐安静下来。

今天的许多节日传统,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习俗都是从宋朝流传而来。比如元宵节的赏灯会,临安城内,就会搭起如同山林一样的“灯山”,张灯结彩,蔚为壮观。而彩灯的制作工艺也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彩灯上的菩萨手臂活动自如之余,手指间竟然能喷出水来。据《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行都杭州“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市民们晚饭后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猜灯谜、其乐融融。春节,是古代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南宋人过得很讲究。

1.放炮仗

放炮竹的习俗其实汉代就有,但用纸包裹火药的“爆竹”是到宋代才发明的。通常炮竹用红纸制作,燃放后,红纸片遍地散满,求个吉利之意。

2.拜年

正月初一拜年,南宋的文人雅士们会差仆人互送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纸片,上写姓名、地址。这个贺年片跟现在的明信片差不多,所以新年到了,不妨给亲朋好友送张祝福的卡片。

3.贴年画

1909年曾发现一幅南宋时的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就是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

4.饮屠苏酒

王安石的《元日》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其中的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蜀椒、桔梗、桂辛、防风、乌头、白术、虎杖八味泡酒制成。传说“一人饮之,全家无疾,一家饮之,一里无病”,但味道咸涩苦辣,十分难喝。喝这酒还有个规矩,得年纪最小的人先喝,年纪大的才能轮到喝,意思是年少者更需要长寿。

5.食五辛盘

还有个气味更难忍的,就是五辛盘,食盘里分别放五种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南宋杭州人吃它,是为了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总之都是为了新的一年不闹病。

学做一道南宋御菜

想不想把800多年前的南宋御菜也摆上你家除夕夜的餐桌呢?林正秋在宋史研究中发现,由于宋都南迁及南北民族交融等特殊社会环境,宫廷厨师大量流落民间,所以南宋杭州菜一度达到鼎盛。学做一道南宋御菜经典菜肴,春节里正好能在亲朋好友前露一手。

蟹酿橙

当时北宋官员来到南方,因嫌吃蟹麻烦,加上南方橙多,且蟹肉和橙子的酸味也很搭,于是厨师就发明了这道菜。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蟹酿橙》记载:“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苏东坡就有诗云:“半壳含黄宜点酒。”

主料:蟹肉、蟹黄、橙子

做法:把橙子肉取出,去茎,姜末下锅生炒,蟹黄下锅,炒出黄油,放蟹肉和橙子肉一起炒,放盐、少量酱油、糖、米醋和胡椒粉,勾芡,用塑料纸包裹扎口,放入蒸笼蒸15分钟以上。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