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干区召开庆祝第27个教师节大会。除了表彰先进,有几件事很吸引眼球:一是新建5所新校、幼儿园,尤其是以采荷三小为母体成立了教育集团;二是“浙江名师徐承楠江干区工作基地”揭牌,特级教师徐承楠将为江干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的成长出把力。
2011年,江干区有23个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项目,除了9月份新开办的5所中小学、幼儿园,还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落实杭州市“1+4”学前教育新政各项政策和措施,已落实民办幼儿园扶持经费800多万元,有效解决区域内中小学生、幼儿“好上学”与“上好学”问题。艮山路学校的开学,更是填补了江干区特殊教育的空白。目前,江干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加上特殊教育,教育种类齐全,体系更加完善。
成立采荷三小教育集团
让孩子摘到梦想中的星星
昨天的大会上,宣布了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市江锦小学、杭州市艮山路学校、杭州市丁兰第三幼儿园、杭州市丁兰第四幼儿园成立。其中,江锦小学为采荷三小教育集团在钱江新城区块的一个校区。
“采三”集团,由黄升昊任集团理事长,孙小芙任荣誉校长,学校逐渐走上由名校集团化向集团化名校发展的探索之路。集团采用紧密型管理模式,移植采荷三小办学理念,追求“让每一位孩子摘到梦想中的星星”的愿景,努力把学校办成“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生活化”的一流学校。
江锦小学,位于钱江新城区块,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24个教学班规模,设有传统特色的书法教室和动手操作类的专用教室,预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书法课,开展让男生学习木工、机械、拼装等,女生学习缝补、刺绣等动手操作类活动。江锦小学的专用教室,将实现两校区共享。
师训“三步一起走”
特级教师前来助阵
今年,江干区新招聘教师373人。新教师如何顺应教育需要,站稳讲台,快速发展?江干教育局要“三步一起走”:一是创新载体,引导用身边老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鼓舞、带动、影响新教师,培养他们的教育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建立新教师成长实践基地,加强新教师岗位实践锻炼;建立“名校委托培养基地”制度;三是实施“双导师制度”,为新教师确定校内和校外导师,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
徐承楠江干区工作基地应势而生。特级教师徐承楠,是物理学科的杰出带头人,原杭二中校长,在省内乃至全国有着崇高声誉。江干区教育局与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合作,成立浙江名师徐承楠江干区工作基地,在基地20多位名师引领下,进行初中科学学科研训,培养江干区的高端教师。
相关链接
名校集团化走向集团化名校 “采中”、“采二”集团化样本回眸
江干教育,最早被社会熟知的是“采荷”系列学校。其中,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和采荷二小教育集团则是“采荷”系列优质教育资源中的传统王牌。两个名校集团,都经历了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历史过程。
1989年,采荷中学成立。随着江干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原先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城东地区,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2005年,江干区建立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名校+新校”形式,带动新校区——濮家校区快速成长,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近三年,集团教师参加优质课、说课等各类竞赛评比中,有近百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区大奖,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居于杭州市前列,还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城镇示范性初中、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
同样,刚刚成立的采荷三小教育集团,则受惠于其母体采荷二小教育集团。“采二”集团的前身是采荷二小,创办于1988年,2004年成立教育集团,集团先后合并笕桥中心小学、采荷东区小学、创办国有民办采荷三小,接纳清泰门小学,成为一个集“名校+农校”、“名校+弱校”、“名校+民校”等模式于一身的大规模一体化教育集团。2006年12月,集团吸纳浦阳实验学校,跨出了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在集团化办学中,采二集团创造性地推出“一会三系统”管理模式(即:理事会、执行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督导评估系统),采取“以线为主、以块为辅、线块结合”分层次、分部门、交错式的管理方法,明晰集团管理网络,推进集团可持续发展,打造出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等多项荣誉。
从这两个名校集团的办学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集团化办学,强校、名校输出优质的管理、师资、文化资源,在尊重差异化发展个性的基础上,提升弱校、新校的管理水平,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培植并扎根校园文化。而这个过程中,强校、名校也同样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输出管理、师资、文化资源,意味着更多难度、考验的产生,更加锤炼强校、名校的管理和师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