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博士在杭州创业 用机器视觉技术为汽车智造添“慧眼”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6-10 10:55   

“隐形冠军”企业易思维冲击科创板

在杭州市滨江区,有一家集工业机器视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应用于一体的“隐形冠军”企业——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易思维”)。上交所日前受理了易思维的科创板上市申报材料。该公司本次IPO拟融资12.14亿元。

39岁博士为工业智造添“慧眼”

上市申报材料显示,易思维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各工艺环节提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是国内绝大多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

机器视觉技术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它通过高精度的图像采集和智能分析,赋予了机器人看见、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能够检测工件表面的微小缺陷、尺寸偏差,提升制造质量,也能引导自动化抓件、焊接、涂胶等工艺任务,提高生产效率。易思维凭借对机器视觉技术的研究和对工业制造业的理解,在汽车制造领域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垄断的局面,在汽车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及压铸六大工艺上,研发并落地了尺寸测量、视觉引导、工艺检测、外观检测四大类、十余款工业视觉产品。

易思维实际控制人为郭寅,今年39岁,1986年出生。2010年,郭寅进入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他进一步精进在精密仪器方面的学术水平,加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等完成博士后之后,2015年郭寅收到母校天津大学的聘任书,成为一位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讲师,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寅的两位大学导师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探索机器视觉在汽车智造领域的应用,因此,在起步阶段,导师就为郭寅和他的创业伙伴选好了赛道。

2016年郭寅和天津大学同一课题组的同事一起出来创业,在天津创立了易思维。

创业一年后,创业团队考虑到长三角地区具有汽车产业集聚的优势,并且杭州市具有机器视觉的人才生态,2017年12月就将易思维的总部从天津迁至杭州,设立易思维有限。滨江良好的人才氛围、全产业链生态和政府政策,为其吸引优质人才、项目提供了绝佳的产业环境。

2022年至2024年的报告期内,易思维共实现净利润1.47亿元。耐人寻味的是,公司其间获得的税收优惠总额0.9亿元,另外获得的政府补助总额为0.96亿元。也就是说,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总金额要高于公司实现的总净利润。

企业“含科量”高

国内汽车制造机器视觉领域

市占率第一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机器视觉市场中,易思维市占率达22.5%,超越德系厂商伊斯拉、伯赛,位居行业第一。其招股书披露,该公司目前是该细分领域中唯一年营收过亿元的本土厂商。

截至2024年年末,易思维产品已批量应用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北京奔驰等主流合资品牌,比亚迪、江淮、奇瑞、广汽、东风等传统自主品牌,零跑、蔚来、理想、小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以及海斯坦普、卡斯马、本特勒、拓普、华翔、汇众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几年,公司产品还出口应用在沃尔沃、Rivian等国际车企的全球主要工厂,同时应用在比亚迪、奇瑞等国产头部车企的海外工厂。

除汽车领域外,易思维也在轨交运维与航空领域开展了业务布局,持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研发投入是衡量科创板上市公司“含科量”的关键指标。易思维的“含科量”如何呢?截至2024年年末,易思维已累计获得387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2项),以及108项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87亿元、1.14亿元、1.18亿元,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38.87%、32.16%、30.06%。对比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2.6%,易思维的“含科量”是不错的。

(原标题:39岁博士在杭州创业 用机器视觉技术为汽车智造添“慧眼”)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薛永军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