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提能,杭州向更高处攀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27 06:53   

新质生产力,源于科技创新。

1-11月,全市技术交易额达1249亿元,居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8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2.33%,创历年新高;杭州连续3年在全球创新指数城市集群排名中居第14位,并在2024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进位至第4名……

从跨越“两万亿俱乐部”的“精彩一跃”,到冲刺经济“全年红”,透过数据我们看到,在杭州经济增长的上扬曲线中,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新趋势愈加显著,科技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科技创新,正驱动杭州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科创提能,正推动着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奋力向更高处攀登。

【企业】

一枚价值千亿元的“金蛋”

在钱塘江畔,一群人正在寻找一条新的登顶之路。曾经的长河原发电厂,已经被一帮科研工作者“借”了去。

采访当天,走进器材装配室,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助理王亚翔正和团队在设备前调整参数、反复测试。

在这里,他向我们展示了全世界第一台极弱心磁成像装备。

按动按钮,只见“患者”被缓缓推进设备中,仪器旁的电脑屏幕上随即显示出磁场图——这就是“心磁图”。

极弱磁大设施,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领衔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零磁空间。

“在大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沿途下蛋’的转化机制,将零磁医学、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和杭州产业需求结合,前沿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齐头并进。”王亚翔说。

心磁成像设备,正是大设施产下的第一枚“金蛋”。

今年8月,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成立。这之后,设备获批医疗器械二类证、入选工信部与卫健委联合发布的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推出全球首台心脑磁同测设备……目前,研究院已在20多家医院投放了33台零磁设备。

不到半年,这枚“金蛋”已在源源不断地释放价值。而这枚新生的“金蛋”,预计能撬动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这是一条很新的路。

我们不禁要问,在心电图、CT如此普及的当下,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任何物体都有磁场,我们的器官也不例外,不过它的磁性极其微弱,大约只有地球磁场的百万分之一。

零磁医学,正是基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在接近零磁场的特殊环境中,从体外测量人体磁场的空间分布,呈现人体磁场的图像,从而得到心脏、脑部等功能信息,帮助诊断疾病。

“灵敏、高效、无创、无辐射。”王亚翔列举了走这条新路的优势,“零磁设备能检测到常规手段无法识别的早期疾病,整个过程只需要3-5分钟。”

更重要的是,这条新的攀登之路,不会被别人半路设“卡”。

目前,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大部分依赖进口。而零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前沿领域,是一条中国与国外同步开展研究的新赛道。

大设施的到来,将为杭州赢得“抢跑”的机会。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沿技术储备,以及大设施建设中逐步释放的成果,杭州将有望成为全球零磁医学的创新“策源地”,抢占高端医疗设备产业的“制高点”。

这将是一条源自杭州、领跑世界的新赛道。

这,就是新质生产力,是杭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成果切片和生动缩影。

新的一年,王亚翔期待在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的同时,结合数字经济、物联网等杭州优势产业,努力推动量子精密测量和传感产业化的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的攀登之路上,进一步、再进一步。

【产业】

杭州,“新新”向荣

攀登的路,不会只有一条。

这一年,科技创新带给杭州的,远不止零磁医学。

一批类脑智能初创企业涌现,脑机接口领域的非侵入式产品,正在创造人类的“新器官”;越来越多的人型机器人,出现在生产一线,并与人工智能结合,挺起杭州工业的“新脊梁”。

攀登的“路”,甚至不止于脚下。

在头顶的天空中,杭企商用卫星组网登上太空,国产大飞机C919中机身实现“杭州造”,无人机正繁忙地编织着新的天际线。

这些,都是杭州向“新”而行的生动缩影。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受益于杭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抓好科技企业扩面提质。据市科技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杭州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总量持续保持全国第5位。2024年,全市预计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

铺天盖地的科技企业中,有的加大研发投入,有的联合高校成立技术研究院,有的依托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组建创新联合体……

他们聚焦的行业、运行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指向一个:让创新更好地赋能产业,让产业更好地激发创新,奋力推动经济“新新”向荣。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技术策源驱动生产力向新能级跃迁,还需要更强劲的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1+2+18+7+N”,我们可以从这组数字中窥见杭州的创新之源。它们分别代表了1家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浙江省实验室、N个创新平台。蔚然成型的新型实验室体系,让产业创新的源头不竭、成果更硬核,驱动生产力不断向“新”。

如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历经两年多建设,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有了新的跨越。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完成布局、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速形成战略支撑,四大创新生态圈齐发,带动杭州奋力冲刺万亿级技术交易市场。

【观点】

新的一年,杭州如何高水平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 范海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当前,杭州正在奋力高水平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打头阵、当头雁。新的一年,建议杭州着力从六个方面,力求新的突破:

一是优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能源等领域,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上力求新突破。

二是推动“两圈互动”,即: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与五大产业生态圈良性互动,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阵地上力求新突破。

三是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抢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探索“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路径上力求新突破。

四是创新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变革产业治理范式,在增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快速响应能力上力求新突破。

五是推动以科创平台牵动的“科教人”一体贯通,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上力求新突破。

六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呼我应”工作机制建设,在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上力求新突破。

(原标题:科创提能,杭州向更高处攀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傅凌波 通讯员 胡珂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