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这十年给杭州带来了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1-08 07:35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十年前,杭州首次走出国门广发“英雄帖”,举办“创客天下·2015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十年间经由大赛,大批顶尖人才赢得了创业基金和投资合作,在杭州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赛事本身也成长为吸引全球英才的“金名片”。

已吸引全球超1.2万个项目参赛

据统计,2015年至今,大赛已吸引全球超1.2万个项目参赛,近400个项目在杭州落地创办企业,注册资金超过30亿元。

伴随着这些项目的成长,杭州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赛道上一路狂奔,逐渐蜕变为全球创客梦寐以求的创新创业新天堂,充分展现出了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活力。

涌现近10家准独角兽企业

以大赛为起点,众多优秀青年和优质项目在杭州落地生根,近10家企业已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

以2017年总决赛一等奖项目为例,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刘峻诚博士团队带来的“Kneron耐能人工智能”项目,提出在终端设备上(比如手机),安装便携式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构想,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带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2019年,耐能人工智能在杭州成立分公司,并于2023年完成B+轮融资。

如今,耐能人工智能已成长为边缘AI芯片独角兽,10月刚传出的消息,或将于202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其他这些年的一等奖项目,绝大多数还在当初的赛道上稳步前行,在杭州一步步壮大。他们广泛涉足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跨学科领域,为行业提供新解法、新思路,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2015-2023年一等奖参赛项目

2015年 王孟秋(美国斯坦福大学)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融合技术

2016年 江涛(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高性能骨再生医学材料

2017年 刘峻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Kneron耐能人工智能

2018年 黄贤驎(西班牙IESE商学院) 肿瘤复发预测基因大数据

2019年 张迅(美国州立大学)

g.Root生物医药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临床专业知识为病人制订个体化最佳精准治疗方案

2020年 崔建勋(法国巴黎IPAG大学)

高纯度新型纳米材料装备研发及绿色量产

2021年 崔迪(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生物衰老研究所)

眼科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机器人与生物治疗

2022年 潘大鹏(留法近20年) 法国G1航空产能转移及大型无人机

2023年 李丕龙(德克萨斯大学) 新药开发和液-液相分离技术平台

他们为何选择落户杭州?

杭州迪视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崔迪(2021年总决赛一等奖,参赛项目:眼科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机器人与生物治疗)

“杭州这片土壤非常适合创业,也适合生活。很庆幸当初自己选择杭州,也非常感谢杭州选择了我们。双向奔赴,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融慧集成电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玲(2023年总决赛二等奖,参赛项目:高性能车规级CAN接口芯片)

“杭州引进高科技产业的力度很大。产业转型很难一蹴而就,但目前已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司扎根,我希望我们未来能成为其中一员。”

杭州昊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永巍(2022年总决赛三等奖,参赛项目:使用超高静水压技术制备可促进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新型医用材料)

“除了风景,我更喜欢杭州的活力,以及政务办事效率。创业过程中,其实遇到很多困难,政府和园区都很积极地帮忙协调解决,让我觉得特别安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杭州诺格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明(2023年西部振兴专项赛二等奖,参赛项目:肿瘤类器官个体化药敏检测和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

“杭州的创业氛围非常好,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很大。临安区政府也给予了非常优厚的补贴,让我们有底气把项目做下去。”

四季航安(杭州)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凯(2022年总决赛三等奖,参赛项目:数字化航空人员疲劳风险及职业健康管理平台)

“在杭州,在富阳创业,我们很‘心流’,就是让身心聚焦于一件事情上,充满幸福和激情。”

睿脑联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海滨(2023年进入生命健康组决赛,参赛项目:数据驱动的精准神经调控临床解决方案)

“这里有浙江大学、许多科研院所以及很多高水平的医院,相信能更好实现我们项目的落地,投入实际使用,帮助解决临床问题。”

曾经的“仰望星空”

都被他们脚踏实地做出来了

也是这十年里,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落地杭州的项目,将在路演时的“仰望星空”通过团队的一步步脚踏实地,从愿景变为现实,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现实版的“黑玉断续膏”

2016年,江涛和团队凭借“高性能骨再生医学材料”项目获得大赛第一名,之后成立杭州华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户杭州滨江海创园基地。

他们专注于提供人体骨骼组织缺损修复解决方案,用生物材料、细胞或生长因子,植入体内来激发受损组织的自我修复。比如骨组织的修复,材料植入体内后能刺激骨组织生长,且材料会慢慢被身体、细胞吸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听上去很像《倚天屠龙记》里的黑玉断续膏。目前,华迈推出了一系列专利产品,如手术用骨再生医学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小面积骨缺损填充和再生、节段骨缺损修复和重建、脊柱融合手术,以及牙科手术中牙槽再生等。

有牛肉口感的细胞牛肉

2018年,曹哲厚团队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项目获得大赛第三名,并签约落户萧山科技城,2021年8月成立极麋生物。

他们使用世界前沿生物技术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了带血管的器官,做成全球唯一的从单一细胞培养成带血管的皮肤器官。简单说,就是细胞肉。比如细胞牛肉,不仅具有牛肉的质地、口感,而且风味可能比真实牛肉更佳。

目前,他们已获得包括鹿、牛、鸡在内的多个物种的细胞系。其中,鹿茸干细胞细胞系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即将进入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生物铸造厂系统“达尔文”

如何将科研人员从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需要创造性的地方?

2018年,晁然和团队带着最新技术“智能柔性化生命合成系统”夺得大赛第二名,最终落户萧山科技城,搭建“生命工坊”中国研发中心。

科研人员使用生物CAD平台,系统就可自主完成后续实验,研发速度更快的同时,将人从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之后,团队又开发了第二代智能柔性化生物铸造厂系统“达尔文”。

不久前,晁然团队利用自主搭建的高通量蛋白质设计和测试平台,成功形成原创性的农业育种基因序列。目前,已与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展开合作,利用该系统加快研发进程,为日化、饲料、食品、能源、医药、保健品等行业开发高附加值生物合成产品。

误差控制在3微米的眼科手术机器人

眼底外科手术精密度要求都在10微米以内,对人手来说是超越生理极限,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2021年,海归博士崔迪携团队凭借“眼科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机器人与生物治疗”项目,以91.91分的成绩荣获大赛一等奖;同年成立杭州迪视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杭州。

眼下,迪视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将误差做到3微米。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一台眼底黄斑出血的视网膜下溶栓手术中,主刀医生在迪视明星产品“微锋”机器人的协助下顺利完成。

目前迪视已帮助医生完成几十例高难度眼科手术,大多数为失明患者,手术后患者视力得到了明显改善,最高的已恢复至0.7。以眼科为基本盘,迪视正逐步扩展超显微外科手术,目前针对多科室的显微外科机器人也基本定型,准备做进一步的验证。

脑机接口实现精准神经调控

抑郁症的治疗通常是对症治疗,而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这可能会影响治疗的精确度。在研究领域,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抑郁症被寄予厚望,是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临床科研热点。

2023年,黄海滨和团队带来的“数据驱动的精准神经调控临床解决方案”,进入大赛生命健康组决赛。

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医院里的核磁共振医学影像,收集大脑的数据,从而判断大脑的网络状态,找到精准神经调控的最佳靶点。“通过该技术,我们的治疗有效率能从目前的40%提高到80%甚至更高,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让眼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将动物的组织、器官移植到人体内,以替代受损或老化病变的组织与器官。

2022年,海归博士张永巍和团队带来的“使用超高静水压技术制备可促进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新型医用材料”项目拿下总决赛三等奖。

使用动物组织进行治疗,需要克服免疫排斥和动物病毒传播给人体带来的风险。张永巍团队开发的超高静水压脱细胞法使细菌病毒失去活性,同时保留组织能发挥应有功能的结构和物质,从而代替人体组织进行修复和重建。

张永巍透露,当年参赛的项目如今已到批量试生产的阶段。未来除了人工角膜、人工血管等核心产品,团队还会继续研发新型医用材料,并大力拓展医用、医美原料生产以及代加工等服务。

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数字化航空人员健康管理平台”

飞行员可能存在疲劳以及各种因职业、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问题。此前,国外已有相关干预平台,而在我国这块还略显空白。

2022年的大赛中,杨军凯和团队的“数字化航空人员疲劳风险及职业健康管理平台”项目获得三等奖,并最终落户富阳银湖科技城。

原定计划3年突破2000万元营收,项目注册一年多,营收就已近千万元。接下来,杨军凯和团队将朝着成为规上企业的目标,申请高新企业,将服务对象延伸至客运航空、航校等,为更多人提供中国制造的“数字化疲劳风险及职业健康管理”。

(原标题: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这十年给杭州带来了什么?)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九千光年小组记者 童蔚 熊文媛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