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以自身的“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杭州市余杭区,也正以大区挑大梁的担当,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最大贡献。
10月24日,记者从杭州市余杭区相关部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67.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8%,总量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一,增速居杭州市13个县(市、区)第一。
不仅是GDP总量,前三季度,余杭实现财政总收入639.4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37亿元,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也预计居全省第一。
如今,余杭正干字当头,冲刺全年红。再过两个多月,就能看到“全面升级”的余杭——GDP总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将超越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余杭区。
重回3000亿
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余杭区,是浙江唯一进入“3000亿俱乐部”的成员。
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余杭区在2021年立下了新的Flag:用3年时间重回3000亿元。2024年又对自己“加了码”: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超2000亿元。
先来看看原余杭区2020年的数据:GDP总量3051.61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08.0亿元。
如今,2024年的进度条已过了四分之三,余杭也拿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指标已完成2020年数据的77%以上;数字经济指标更是在2023年已实现超越,按2000亿元目标来算也已超过3/4。
根据进度推算,2024年实现超越已指日可待。超越的基础,如何实现?“稳、进、立”,是三个关键词。
作为典型的都市区经济,余杭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主导。服务业稳,经济发展就稳。前三季度,余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1%,总量居全省第一、增速居杭州市第三。
工业是余杭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在向新成长。前三季度,余杭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05.82亿元,增长4.5%,实现了稳。
而从需求侧来看,“三驾马车”持续发力,为余杭经济发展增添了上升的动能。
有效投资企稳回升。前三季度,余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目前列入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共2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三季度集中推进重点工程30个,总投资达154亿元。
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前三季度,余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网络零售额达1909.29亿元,总量持续位居杭州市第一。
对外贸易持续走强。前三季度,余杭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88.2亿元,增长25.7%,其中出口361.2亿元,增长24.8%。“余商出海”1-9月累计组织团组18个,参展210家次,获得意向订单近60亿元。
潜力无限
重回3000亿元,超越过去的自己,只是余杭一个短期目标。对外界及余杭自身来说,更为看重的,还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而这方面,余杭更是佼佼者。这些年来,余杭从一个郊区农业大县,一路奔跑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靠的就是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这一制胜法宝。
余杭是浙江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县、市)之一,这里集聚了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还有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人才总量接近45万人。
不仅如此,余杭还在全力争取杭州市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努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今年以来,余杭在科技创新领域更是成果频出——
由之江实验室研制的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搭载国星宇航卫星登上太空;明年,“良渚星座”首发星座的发射计划已提上日程,“天感天算”的太空计算系统将初具雏形。
良渚实验室夏宏光教授团队项目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荣誉——卓越奖。在选择性自噬药物开发这一细分赛道,该项目让中国跳过“跟跑”和“并跑”的传统模式,有望直接“领跑”全世界。
天目山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天目山一号”成功首飞,解决了工业无人机续航能力和耐低温性能不足的行业痛点,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瞄准未来,余杭还通过启动建设环之江创新生态圈、打造“中国飞谷”,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用足用好“新质生产力20条”“低空经济18条”“机器人产业15条”等政策,积极抢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余杭来说,科技创新成就辉煌的过去,也将实现美好的未来。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效果图 图自余杭发布
能级跃升
“现在,大家叫余杭都不叫‘余杭’,而用‘第一区’‘新中心’来指代余杭。”记者已不止在一个场合,听到多位余杭相关负责人如此开场介绍余杭。
的确,在2023年一季度,余杭重新拿回“浙江经济第一区”桂冠后,至今已连续守擂成功;自2022年8月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的“新中心”地位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当“第一区”叠加“新中心”,余杭正在迎来能级的大幅跃升。
先看产业能级。
从省域来看,放眼全国,浙江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稳居全国第四。
从市域来看,杭州经济总量已迈入“2万亿俱乐部”,稳居全国前十;宁波更是铆足了劲,向十强城市迈进;温州和绍兴也都跃跃欲试,向着万亿冲刺。
但从县域来看,浙江如今还没有区(县、市)能跻身全国十强。2022年,全国十强区(县、市)的门槛,就已接近5000亿元。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为余杭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今年,余杭全力推进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建设。
在这条中轴线上,余杭将重点布局国际数字商务区、智慧科创总部区、创智金融集汇区、艺术文化商业区、国际滨水活力区、文旅悦享消费区六大区域,实现“数字+金融+科创”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
再看城市能级。
2023年,杭州实现了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三大跨越”,并定下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新的城市中轴线,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将国际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汲取超大城市中轴线建设开发的先进经验做法。
在中轴线核心区,布局了国际体育中心、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艺术文化街区、市民中心、文化展示中心、未来公园和云湖公园等高能级城市配套项目。
高能级的城市规划和配套,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实现“第一区”与“新中心”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