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爆改集装箱挑战AI种菜 生菜里藏着不再靠天吃饭的秘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5 08:22   

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农业

主要成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室墨司源队,这次带了一个音箱到比赛现场。播放什么类型的歌曲,可以让生菜长势更好?当围观人群纷纷猜测时,25岁的队长熊元科摆摆手:“与其说是音乐,不如说是声波。我们也想知道具体声波或赫兹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所以决定做个实验。”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熊元科还对种菜一无所知。机缘巧合下,他加入了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交大队伍,所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恰好能助力解决植物工厂的能耗问题。

如今,熊元科继续在交大攻读博士学位,并已将植物工厂作为研究方向。“比起从99到100的工作,我更喜欢从0到1的工作。”通过这两年比赛,他逐渐感受到了从事智慧农业的乐趣,并憧憬着未来每户家庭都能拥有智能种植设备,实现自给自足的蔬菜种植。

在这次决赛启动仪式上,还有许多像熊元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此前从未涉足农业种植,观念、学习方向甚至职业规划却因比赛发生了改变。

绿叶先锋队中,光照组的小刘和AI算法组的小赵,等学成后准备各自返回老家河北、山西就业,将所学应用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在他们看来,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家乡和一些偏远地区对于智慧农业的需求更为迫切。

比赛同时也是绝佳的实践舞台。“虽然理论大家都懂,但真正动手实践时,就会发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小赵如是说。

作为上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冠军,上海农科院队的参赛人数今年翻了近一倍。他们落地了一套6层的可移动式垂直吊挂种植架,整个空间最多能种1600多株生菜,是6支队伍中种植数量最“激进”的方案。

他们的想法也很大胆:在这次比赛中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数据,都会成为植物工厂的宝贵财富。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未来甚至可以用于指导在火星等其他星球上的种植活动。

以赛促研 推动产业破局

近年来,全国多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探索发展AI种植、智慧农业,借助人工智能为传统农业装上“数字大脑”。而植物工厂是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产物,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拼多多从2020年起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一直围绕设施农业展开攻坚克难。前两届在云南高原温室的环境下,比拼AI种草莓、樱桃番茄;从第三届开始,“赛场”升级为集装箱式植物工厂。与去年提供同样的集装箱、内部硬件设施不同,今年的比赛首次将集装箱改装设计方案与建设成本纳入考核。

在戈壁荒漠、远洋轮渡、南极、太空,怎么才能吃上新鲜蔬菜?集装箱式植物工厂,无须依赖自然条件,就能提供稳定产能。

而在大赛评委、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何勇看来,植物工厂的意义不只是解决极端条件下的种菜问题,它更能为老百姓不限季节、地域地供应蔬菜,保障餐桌稳定、丰富和新鲜。此外,在植物工厂研发应用的新技术,同样适配于大田、大棚、温室等已实现量产的农业种植形态。

“现代农业发展至今,已和人工智能、光学、建筑学、能源科学、机械制造等密不可分。它不再是研究动植物的单一学科,而是需要众多学科研究者‘手牵手’才能持续探寻突破的前沿交叉领域。”贺冬仙表示,“今年的决赛正好是南北方各三支队伍参加,而且各有一个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大家呈现的改建结果与种植方案各不相同,可谓‘百家争鸣’。”

拼多多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发展官朱政则认为,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科技能力和科研精神,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致力于探索具有前瞻性的农业发展新路径。我们希望鼓励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投身农业领域,打破行业壁垒,利用技术专长,跨界赋能,为农业注入新活力。”

在持续两天的活动里,人群中总能见到一群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他们认真听着看着、做着笔记,不时向参赛队员提问。“三农”的种子,已在一群少年的心中悄悄播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童蔚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