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云栖”三个故事 感受AI江湖里的风正往哪儿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3 08:35   

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如何长出“最强大脑”?

“我们用最新的大模型技术,给机器人吹了口‘仙气’,注入了灵魂。”第一次参展的个人开发者(极客)、同济大学研究生张子豪,在云栖大会上展示了他开发的小型人形机器人。指令一下,这个迷你版人形机器人就能乐此不疲地搬运红绿“砖块”、花式踢球。

张子豪说:“这是基于幻尔TonyPi人形机器人,使用AI编程助手‘通义灵码’二次开发而来的人形机器人。只要人类下一个指令,大模型就会把我们说的‘人话’翻译成‘机话’,并自动编排成动作。”以往,人形机器人需要通过固定指令去完成固定动作,像这样能真正理解、响应人类多样化需求是泛化性能的体现,背后的推力正是大模型。

大模型时代赋予开发者新的创造力,更让人形机器人重新走上“C位”。借力大模型这个催化剂,人形机器人提升了感知能力和思考决策能力,相当于换了个“大脑”,进而大踏步走向应用落地。

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可以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终于走到产业化的前夜。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入局。距离张子豪展位不远,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将最新发布的Dr.01人形机器人搬到了会场,向观众展示具身智能技术创新点,也寻找共创具身智能落地应用的生态伙伴。

“我们长期做四足机器人,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拥有100多个项目。”云深处首席技术官(CTO)李超说,云深处在机器人的本体和小脑上较为领先,但在AI时代,机器人的大脑包括交互能力也同样重要,“希望在云栖大会上找到生态伙伴,实现硬件和算法的更好融合。”

不止云深处,浙产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更接近“人”,努力锻造通用性、泛化性两大核心能力。比如,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能跳科目三,即使走路时被“推搡”,它还是能保持稳定并走到目的地;五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工厂完成应用测试,可以搬运物料、扫码贴签。

云栖大会前,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出炉,更给了产业化落地一个助推。根据实施方案,杭州、宁波将提升执行控制部件、新型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供给水平;温州、绍兴、丽水将发展专用电机、机电执行器、轴承等零部件。此外,杭州还将围绕“大脑”“小脑”等,突破具身智能技术。

正如开发者在云栖大会畅想的那样,五年后,机器人也许将排队敲开你的家门。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丁珊 祝梅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