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正大步迈入“人形时代”。
近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Figure AI发布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引发全网热议。这款号称“地表最强”的人形机器人,除了拥有充满科幻感的外观外,还具备视觉推理和聊天沟通的能力,16个自由度的灵巧手能完成许多近似人类的工作。
人形机器人也叫仿生人,是指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正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国内外企业竞赛持续升级,产业界、投资界加码押注……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狂飙”式发展。这一切,还只是故事的开始。
在万亿级规模的赛道上“狂飙”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吸足眼球。
放眼国外,先有斯坦福炒菜机器人秀厨艺、Figure 01煮咖啡,后有特斯拉“擎天柱”叠衣服、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Atlas拧螺丝。聚焦国内,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人工”实现“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问世,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进入极氪5G智慧工厂“实训”。
这是一条万亿级规模的赛道。根据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按当前汇率相当于人民币11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布局持续提速。去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浙江省以及杭州市作为数字经济高地,通过出台政策、搭建供应链体系等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积极抢占发展先机。
近日发布的《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人形机器人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当前,杭州正在谋划出台全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根据4月发布的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杭州将对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建设、核心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关键技术攻关等方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不仅是产业界,投资界也在加码押注人形机器人。去年,由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6轮融资;今年1月,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2月,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宣布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8月,云深处科技完成B+轮融资……
杭产机器人频频“出圈”
在杭州,有不少公司涉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并推出了令人惊艳的产品。
今年5月,宇树科技发布了新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凭借广阔的关节运动空间,G1能完成动态站起、坐下折叠、舞棍等高难度动作。视频中,配上灵巧手的 G1还展示了许多技能:敲核桃、开汽水瓶盖以及电焊等,动作敏捷而精准。
其实,凭借机器狗出名的宇树科技,早在去年8月就发布了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并实现了小批量生产。相比于H1约65万元的售价, G1标准版售价仅需9.9万元——前沿技术的更迭和成本的下降,释放出人形机器人迈向商业化的积极信号。
“人形机器人首先在相对简单的工业场景落地应用,其次是其他商业场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
正如王兴兴所言,眼下,已有杭产人形机器人在工厂进行应用测试——7月,2台由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八智能”)研发的新一代智能人形机器人D11,进入某3C智能制造企业产业园内的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开展实测,承担物料搬运和扫码贴签等工作。
D11身高1.7米,运动速度可达每小时6000米,最大负载达30千克。此外,D11全身上下拥有38个自由度,并配置了激光雷达、深度相机、扬声器、拾音器、高分辨率面屏等感知交互设备,还能通过导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和决策。
“D11是一款面向工业、服务及特种应用的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承担部分强度高、重复高,甚至危险性高的工作。”五八智能相关负责人说,以工业应用为例,D11可以在3C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进行柔性装配、异形件分拣、物料搬运等工作。
五八智能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仿生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正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接下来还将推动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测评中心以及人形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聚焦“最强大脑”和“最强本体”
从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制造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Televox算起,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已经持续近百年,为何近两年突然火了?
AI大模型的发展,是重要原因之一。“以Chat 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让大家看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而人形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之江实验室智能智造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秘书长宋伟说。
宋伟告诉记者,在学术带头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教授的带领下,他和团队从2018年起就锚定了人形机器人赛道,聚焦“最强大脑”和“最强本体”两大模块,推进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
“跟人类相似,先感受思考,后决策执行。”宋伟说,大语言模型解决了对常识的表达与理解问题,而视觉、语言、动作等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指令含义,做出决策。“不同于传统机器人的预先编程决策,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后,人形机器人拥有了一颗会‘思考’的大脑,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图像视频、动作等,实现人类及物理环境的交互。”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涌入赛道,各类人形机器人进入公众视野。那么,打造一款人形机器人难吗?
人形机器人集成了其他各类机器人的共性关键技术,是多学科高度结合的领域,涉及到材料、结构、驱动、控制、智能等。换句话说,制造人形机器人,离不开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软件、通信、机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支撑,而每一个环节都堪称科技竞技场。
“我们之所以选这个赛道,就是希望通过研究解决机器人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从而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宋伟说,从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到实时操作系统及控制器,再到机器人云脑等,团队几乎把整个链条都做了一遍。
不过,在宋伟看来,当前距离人形机器人应用的规模化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人形机器人是对人工智能以及制造业有着强牵引作用的未来产业,是个长期赛道。”他说,通过研发人形机器人,企业可以快速积累技术经验,从而打造特定场景机器人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