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杭州新质生产力|临平现象④未来已来,谁主沉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4 08:0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随着时代的浪潮奔涌而来,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作为制造强区,临平正化挑战为机遇,一手抓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能,一手抓开拓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

超前布局、引领变革,临平的“未来”已经悄然走来。

d340fd42948776f74222bc6d36ff50fe_rB4AiWZPrpuAIOx9AAEUEwZcsSQ492.jpg

临平造品牌馆成为展示临平智造成就的一个窗口

“老树发新芽”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未来工厂”生产车间中,机械臂正来回挥舞,AGV小车在生产线间有序穿梭。搭乘数字化、智能化快车,临平制造变“智造”,而其背后是根植工业基因,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临平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以传统产业作为基本盘,推动‘老树发新芽’,以新兴产业为动力,寻找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坚持新老并举,推动数实融合。”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企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师查玮分析。

从发展的纵线来看,临平制造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且由“点上标杆”向“区域优势”演进。在临平,不仅培育了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从手握“老虎钳”到以智能制造为翼,老板电器跃入百亿级企业行列,以数字孪生模式打造“超级工厂”,西奥电梯实现了2分钟生产1台电梯,展现中国智造的速度;更以点带面,将数字化改造辐射全行业——以整个家纺行业为试点,临平区内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已由2021年的42%提升至2023年的71%。

今年3月,临平区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再造“工业新临平”誓师大会,目标定位聚焦打造全省智能制造中心、未来工厂引领区、长三角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全国服务型制造先行区以及世界级时尚产业高地,提出力争5年内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目标,再造“工业新临平”。

锚定再造“工业新临平”,制造业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行动指南。而在查玮看来,未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将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路径之一。“临平本身具有强大的工业基因,区域内一些龙头企业其实都做到了‘行业天花板’的位置,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向高端化去延伸的时候,是会向着‘微笑曲线’的两头去发展的,一方面是注重前端设计,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时尚E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另一方面就是延伸发展后端服务,顺应服务化发展的趋势,以‘制造+服务’实现价值链提升。”

在临平,越来越多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积极涌现,老板电器、运达风电、春风动力、西子智能、杭汽轮……临平区也在去年被列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区域。“新服务”是当下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服务型制造正以制造业为纽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算力为基 布局未来 延伸产业结构中“X”的无限可能性

如果说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主要带来的是产能的提质增效,那么布局未来产业便是临平在发展蓝图上描绘的极具前瞻性的一笔。

如今,临平正在加快构建“3+2+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的“X”便是指聚焦未来制造、精准医疗、新型智算、垂直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算力正成为临平未来产业赛道的一颗“明日之星”。

在临平的南翼,我国首个以“算力”命名的中国(杭州)算力小镇于2021年正式落地,锚定集成电路设计、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等两大主赛道,构建起大数据、智能算力、大模型、垂直应用“数算模用”产业生态体系。

而临平也在下好算力发展的“先手棋”。在当前国内大模型“练模”阶段、各地区将目光更多放在训练算法模型的背景下,临平结合实际转换赛道,聚焦发展更重效率的低延时、低功耗算法模型推理端。

杭州赛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瞄准这一政策与时代机遇,构建起分布式大模型推理平台,形成AI算力服务生态。赛算科技董事长李日升认为,“算力对于人工智能,如同厨房的炉火对于烹饪一样,是基础和动力的存在。从行业发展角度上来讲,未来对于应用和推理的需求,远远大于训练需求。”

除了赛道靶向更聚焦,算力的产业链也在逐渐完备,厘清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划分下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加速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作战,更好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4月,杭州像素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算力小镇。深耕AIGC领域的像素互动,通过自研DF服装大模型,将解决电商图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的问题。“通过AIGC的应用,样品图可以直接生成可商用的模特电商图,节省商家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像素互动联席CEO姚天恒告诉记者。

此外,中国 RISC-V联盟浙江中心、Wi-SUN 联盟中国分部、浙江图灵算力研究院等机构的入驻,也进一步推动算力产业版图发展提速。

一个城市的算力水平代表了其数字化支撑能力,并直接决定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能跑多快、跑多远。在去年发布的《临平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算力总量”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0.16EFLOPS,到2027年形成1.2EFLOPS。

“谁掌握了更多的先进算力,谁就能掌握更多的发展主动。”临平新城相关负责人解读,算力产业的布局意味着临平正在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风口”的制高点,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立足未来,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勃发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正从整体上推进临平的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

未来已来,临平正阔步迈向新的高峰。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周振琪 潘婷婷 摄影 记者 严嘉俊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