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紧盯“出海”业务 通信、电子、汽车零配件等A股公司受关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17 08:33   

近年来,我国公募机构“出海”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已有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资格的公募机构积极布局QDII产品;另一方面,部分公募机构也在推进境外子公司布局。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相关企业“出海”进度也频频加急。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调研家数居前的多家上市公司调研记录中,“出海进展”均是重点,涉及行业分布在通信、电子、汽车零配件、家电、医疗保健等。

增长空间获看好 机构积极布局出海投资主题

随着近年来中国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相关产业和优势企业在海外市场正迎来新的增长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投资主题在资管行业的关注度正持续升温,业内机构对相关结构性机会的布局已经展开。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近期多家海外业务业绩亮眼的公司股价一路走高,如近期创出历史新高的赛轮轮胎,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外销收入达192.65亿元,同比增长12.99%,占总营业收入的74.16%;毛利率为30.78%,远高于内销业务。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超百家公募基金的产品买入该股,公募合计持仓比例由三季度末的23.9%上升至四季度末的32.52%,其中,大成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持股数量居前,持股数量均占该股流通股数量的3%以上。

而赛轮轮胎一季报显示,有两只公募产品进入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为招商安华债券和大成新锐产业混合。招商安华债券一季报中,基金经理表示,出口可能持续景气,出口有优势、长期成长空间大的公司值得持续研究关注。

此外,白色家电、轻工、工程机械等出海板块均有个股实现了业绩和股价的“双丰收”,如海信视像、海信家电、海兴电力、宇通客车等。

世诚投资认为,近几年中国企业出海的亮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出口品类更加丰富,二是科技含量提升。新型制造业出口占比的提升,是近几年出口结构最大的变化。相关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成果,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中高端产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一季度加仓了一部分出口链相关标的融通基金经理范琨表示,增加出口链的核心一方面是看到了基于制造业的成本和供应链完整优势,部分出口企业正在从早期的纯代工逐步向海外渠道布局,甚至向自有品牌建设迈进。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等平台的兴起,也带动一部分优质企业出海。再者,全球的再工业化进程加快,全球多制造业中心布局也拉动中国出口,已经明显观察到部分品类在亚非拉地区打开了新的市场。

出口相关行业景气度高企

有望成为A股新风口

就目前已披露完毕的A股一季报中可以看出,出海相关行业的景气度高企。

以小家电行业为例,多数公布财报的小家电企业一季度业绩亮眼,23家小家电上市企业中,19家净利润同比上涨,公司披露的业绩向好的主要原因多为外销收入增长。而该行业内多只个股近期股价表现同样亮眼,科沃斯涨幅超70%,股价已创出年内新高。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等涨超30%。

来自申万宏源证券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A股上市公司在整体景气结构上呈现出两大特征,即代表经济新动能的科技领域与出海领域亮点频现。

申万宏源证券在申万二级行业中梳理了2024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累计增速大于50%且去年同期基数为正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航海装备、商用车、半导体、其他家电、旅游及景区、酒店餐饮、橡胶、贵金属、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装修装饰、化学制药、特钢、纺织制造、电子化学品、照明设备等,其中多数与出海领域相关。

偏长期角度来看,国内企业的产品力持续提升,性价比逐步超越海外竞争对手,带来海外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这一点在机械、电力设备和汽车等高端制造上更明显。从一季报情况看,船舶、客车、轮胎、变压器、电表、乘用车等领域的出口都有强劲表现,佐证了中国产品在持续提升竞争力后不断扩大全球份额的逻辑。

展望后市,不少基金经理都表示了对出口逻辑的长期投资趋势的看好。此前,百亿基金经理兴证全球基金乔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不仅是制造业的出口,我国已经开始向消费品和服务业进行进一步的出口。目前很多典型的行业,包括新能源、家电、手机以及服务业、CXO,包括TikTok等行业的出口在全球的渗透率都比较领先。

市场对中国出口持续性存在较大担忧,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有更多结构调整,核心依然是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只要中国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力,中国企业的出口仍有较大空间,从中期投资角度看,出口仍将是A股十分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