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追微短剧是休闲放松还是浪费时间?风口上的微短剧,如何高质起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27 07:48   

省人大代表建议:微短剧赋能文旅,创造出既有创意又有价值的内容是核心 西湖断桥的故事就很值得挖掘、创作

你追过微短剧吗?

它是不少人下饭时的“电子榨菜”,是一刷就停不下来的“上头”存在。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投资小、风险低、节奏快、周期短,一般一部微短剧成本一二十万元,一旦成爆款,回报可达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

可另一方面,不少微短剧作品包含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引发舆论的不满和批评。

微短剧市场如何从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1.0走向高质量的2.0?

去年,一部讲述“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文物归家”的主题引发中国观众的极大共鸣。精良的制作、极好的口碑,让微短剧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争论还在继续,但关于微短剧的想象,已经放飞。

浙江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梁卿,针对微短剧赋能文旅事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微短剧,有望成为“文旅+”的突破口

梁卿说,影视作品一向在文旅传播上助力颇多。

上海的黄河路曾经是美食天堂,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渐失光彩。去年末,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让作为剧中重要取景地的黄河路重回C位,一度寂寞的黄河路,重新热闹起来。

剧中其他景点,如和平饭店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415%,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73%。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电视剧《狂飙》热播后,江门在去年五一假期日均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日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1亿元;作为《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之一,云南大理又火了一把,实现了影视IP与文旅“双向奔赴”。

“‘微短剧+文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影视+文旅’模式的‘轻量版’,微短剧的爆火所携带的新能量,有望成为‘文旅+’的新突破口。”梁卿说。

随着IP经济崛起,与微短剧相关的周边产品已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机会。通过开发与微短剧相关的周边产品,如服装、饰品、纪念品等,可进一步扩大微短剧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丰富粉丝的消费体验,也能进一步推动微短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梁卿向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根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并预测2027年将达到1000亿元。

截至2023年11月,国内约有4000多部微短剧备案,微短剧市场日均流水达到8000万元。

梁卿认为,我们所说的微短剧赋能文旅,不能仅仅停留在野蛮生长阶段的1.0,而要做精品升级的2.0,这就要求创作者提升微短剧的质量,打造更多精品。

杭州“微短剧+文旅”探索

西湖断桥的故事就很值得挖掘、创作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一些地方开始“微短剧+文旅”的探索。比如,重庆推出了温泉十二金钗系列微短剧《温度》,山西推出文旅奇幻系列微短剧《心灵奇旅》,陕西宝鸡推出乡村振兴主题网络轻喜剧《拐弯遇到幸福》等。

梁卿认为,从实践的意义来说,“微短剧+文旅”可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想象力。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并提出了八大创作方向,如结合重大考古工程、取材非遗项目、围绕城市漫步线路、聚焦乡村振兴等。“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让正能量有大流量,让好作品有好收益。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西湖断桥的故事就很值得挖掘、创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作品的质量。比如剧本、服化道、表演等,视频选取的内容、配乐也要令观众共情、共鸣。”梁卿说。

同时他认为,应当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力量,以青年视角记录乡旅、解读乡旅、推广乡旅,让年轻的元素成为标志性亮点。

微短剧的核心是内容创作,而文旅产业的核心是服务体验,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创意又有价值的内容,是核心问题。

梁卿认为,只有实现多方力量共创,更好地整合资源,打通产业链,“文旅+微短剧”赛道才能真正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凌姝文、邵婷、杨亦淇、韩晨柯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