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二十载 看浙江山林如何惠民共富巨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9-12 09:33   

2003年6月,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千万工程”),20年来,绿色发展在浙江大地奏响了动人乐章。浙江林业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弘扬生态文明等方面成效显著。

近日,浙江省林业局组织开展了林业践行“千万工程”全媒体采访活动,见证了生态实践的完美蝶变。

柯城: “一村万树”让全村走上致富路

仅用5年时间,一个“脏乱差”的村庄嬗变成为一个“春赏樱、秋看枫”的美丽浪漫村,这是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新姜村的真实变迁,奥妙在于种树!

新姜村是位于衢州城区边缘的城郊村,村党支部书记戚逸民介绍,2017年,以美化环境和大花园建设为目的,新姜村先后种下了1万多株樱花、红枫等树木,成为了“一村万树”示范村。

成片的樱花林和红枫林,迅速让新姜村成为柯城美丽乡村的代名词,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底,新姜村在林业部门支持下,创新推出绿色期权模式。即把种下去的树分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林木期权,个人、企业都可以认购,赋予一定年限的冠名权,并享受新姜村每年提供的土地产出券、游玩券、文化展馆参观券和餐饮消费券等,平时养护由村集体和村民负责,形成了乡村振兴与绿色资本的共享。

2022年,新姜村又被确认为柯城区首个“一村万树”林碳期权示范点,企业和个人可以认购该村的林碳期权,为农户和村集体增加可预期的绿色收入。

从环境整治、业态创新,再到碳汇赋能,新姜村的“一村万树”模式不断升级。2022年,新姜村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文娱、餐饮等各类消费约10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8.6万元跃升至2022年100.8万元;环境变好,游客不断,村民在家门口开民宿、餐饮、卖土特产等,实现了种树共富的新路子。

婺城:苗木创意玩出致富新花样

走进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开化村林苗基地,只见这里的八月桂、四季桂非常别致独特:4-5米高的桂花树被精心修剪成圆锥形、椭圆形、尖塔形等各类形状,一排排垒砌种植,错落有致,别有一番趣味。

52岁的尹俊是这个千亩基地的主人,她从事苗木种植28年,桂花树是南方地区常见的绿化苗木,但它有个弊端,不耐寒,特别是遇到大雪天气,极易被积雪压断枝条,乃至冻死。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15年前,尹俊想到了创意玩法,她雇人把所有桂花树苗剪成圆柱形、鹅蛋形,这样的桂花树不仅不易断枝、抗积雪,而且因为造型独特好看,售出的价格是普通桂花树的3-5倍。

“基地造型桂花苗木,平均10000多元/棵。” 尹俊说,2019年,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她的造型桂花苗木卖出3000多万元。

当下,园林绿化的市场环境不太好,尹俊设想利用基地万棵造型桂花苗木搞三产融合,引入观光休闲体验活动,把独特的苗木资源转化成新的生产力。

金华市婺城区林业种苗管理站站长朱光复说,高端造型景观树是当地林木特色产业之一。

作为浙江省首个林苗一体化的改革试点,在保证森林覆盖率基础上,利用低效低产(土层薄)林地资源发展特色花卉苗木,既解决苗木产业用地,又带动村民共富,这是林业部门重点考虑的。

临安:从“空心村”到3A级景区,龙门秘境逆袭靠什么?

“这里出门是森林,空气都是甜的,砂钵特色菜味道好得很,我们住在村里养老,4500元/月,吃住全包,蛮好的!”上海人周奶奶是第一次来临安龙门秘境康养,她对这里山林生态很满意。

龙门秘境村落,地处天目山北麓的临安区高虹镇,距离临安城区40分钟车程,占地55平方公里,由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三个行政村组成。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空气负氧离子高达10万个/立方米,是一级水源保护区。以“千秋龙门,康养秘境”为基本定位,年吸引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成为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样板地。

其实,在2017年以前,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三个村人口外流严重,基本上是空心村。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进村公路拓宽,美丽河道整治,以及工商资本的介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

临安区在2017年提出“村落景区运营”概念,吸引了一批爱乡村、会策划、懂营销的人,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杭州龙门秘境景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娄敏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我外婆就住在石门村,每次回来看到高山上纯野生的茶、笋荒废掉,感到无比心痛,抱着帮助外婆家卖土特产的初衷,邀请朋友过来体验采茶、挖笋,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娄敏回忆说,后来她总共投入近亿元,流转了村里闲置的农房、土地、山林等,统一规划设计,运营起了森林康养、民宿、攀岩、水上抱石、研学、农副产品等乡村旅游项目。

龙门秘境村落,现在成为国家3A级景区,民宿床位4000个,村集体土地从原来5000元/亩,涨到4万元/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600万元,流转闲置房屋32幢。通过盘活资源,3个村每年分别获得租金收益20万元以上,闲置农房也由原先的零收益提高到了每年每幢租金1万元以上。同时累计吸引青年、乡贤40余人回乡创业,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增收427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400元,老百姓享受到了生态资源带来的红利。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文龙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