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六(8月26日),杭州市民盼望已久的开市客(Costco)杭州首店将正式开业,这是开市客在中国内地开出的第5家门店,也是浙江第2家门店。
回顾过去每一家新店的开业,几乎都是一场消费热潮的盛况。在杭州,开业前就已有6万人办理了会员,其热度可见一斑。
这些年,在零售领域,仓储式会员超市绝对称得上是一种现象级的业态。山姆、开市客等会员超市“鼻祖”在中国市场加速扩张,家乐福、永辉等老牌大卖场也纷纷转型切入会员店。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少家仓储式会员超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业绩表现如何?作为消费者的你,又如何看待这种业态?
山姆已有45家门店,开市客今年新开3家
仓储式会员超市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业态就已进入中国市场,万客隆、麦德龙、沃尔玛、普尔斯马特几大知名品牌率先将仓储式会员超市的概念引入中国。
1996年8月,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中国首店在深圳开业,同年9月、10月,来自荷兰的万客隆和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分别进驻广州和上海;1997年,美国普尔马斯特在北京开设首店。
不过,即便是全球零售巨头,最初在中国市场的探索之路也并不好走。2005年,普尔斯马特因资金链断裂倒闭;2008年,万客隆被韩国乐天集团收购。彼时的麦德龙、山姆也并未激起多大声浪,消费者似乎更青睐于传统大卖场。
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仓储式会员超市在沉寂了十年之后,如今掀起了热潮。其中最具热度和话题度的,非山姆和开市客莫属。
据潮新闻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8月23日,山姆在中国大陆地区共开设45家门店,覆盖了13个省份和直辖市。其中,北京4家,上海5家,广东8家,浙江6家。
与山姆相比,开市客更像是后起之秀。2019年,开市客在上海闵行区开出中国大陆首店。2021年,开市客苏州店开业。2023年,又新开3家门店。
据潮新闻记者梳理,截至2023年8月23日,如果算上即将开业的杭州店,开市客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5家门店。
开市客首选长三角地区,山姆下沉至二线城市
目前,开市客开设门店的城市为上海、苏州、宁波、杭州,均在长三角地区。
此外,据开市客亚洲区总裁张嗣汉介绍,明年开市客还将在深圳和南京开设首店。
从这些被会员店青睐的城市来看,不难发现,城市经济和人口基础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告诉潮新闻记者,山姆、开市客等会员店的选址主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密度这两个维度。
与开市客相比,山姆的城市分布更为广泛,不仅占领一线城市,也已经下沉至二线城市,囊括了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以及东北和西南地区。
业绩出彩,未来还能火多久?
从业绩来看,仓储式会员超市的表现也称得上出色。
开市客2022财年财报显示,全年总营收226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8.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会员费贡献了42.24亿美元,占净利润的大头。
开市客中国大陆区总经理章曙蕴介绍,目前Costco开市客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850家门店,覆盖1亿2400万会员。
6月14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2022年开市客在中国的门店数为2家,排名为第98位,总营收30亿,平均每家门店销售额高达15亿,单店日销超400万。
另一边,在山姆会员店与电商业务的提振下,沃尔玛在中国的业绩也持续增长。8月17日美股盘前,沃尔玛公布其截至7月31日的2024财年Q2业绩,集团净销售额16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中国市场实现净销售额为4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山姆业态及电商业务表现强劲,其中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44%。
在新消费的趋势下,会员店越来越火爆。
欧睿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主流的线下零售业态中,对比四年前,仅有仓储式会员超市的收入维持增长,且增幅接近20%。在2022年,这一业态在中国的销售额也从四年前的18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达到37亿美元。
据艾媒咨询,2021年仓储式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了约335亿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接近400亿元。由此可见,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仓储会员店这一业态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火爆之下,有目共睹的是,这一赛道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卷。近期的“盒马山姆之争”,就是仓储式会员超市大战的一个缩影。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持续变革,与商超巨头之间的竞争是全面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体系、会员生态的竞争。希望以盒马为代表的中国新零售业态可以真正在与老牌零售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玩法,真正推动零售产业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作为舶来品的外资型仓储式会员超市,能否在中国市场持续一帆风顺?主打商品和服务差异化以及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仓储式会员超市,或许还应该进一步深耕中国消费市场。
“目前,山姆和开市客都在积极稳健地开店,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市场发展,仓储式会员超市这种业态将面临着在中国市场全渠道市场环境下的转型,这也是它们接下来的挑战。”鲍跃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