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第一、余杭第二 我们为什么要比科技企业孵化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7-05 07:43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6月28日,杭州举行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表彰大会。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提到,杭州要努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真正成为培育天才、吸引天才的城市,让每一个年轻人心生向往、实现梦想。

孵化器,是大多数创业者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1987年,中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破壳而出。此后,伴着创业创新热潮的掀起,科技企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孵化器里的“尖子生”。

前不久,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杭州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跻身“国家队”。其中,滨江区就占了4家,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和萧山区各1家。

至此,“杭州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65家。

杭州孵化器

“孵”出超7100个金蛋

钱塘江南岸,海创基地的“六和桥”,正对着钱塘江北岸的六和塔, 是杭州最老牌的孵化器之一。这座“桥”,架在投资者和创新创业项目之间,让项目和风投牵起手。从2014年第一期路演开始至今,共有117家企业通过路演获得了总额超过46亿元的融资。

2013年,海创基地建起“5050计划加速器”,10年来,累计孵化了410多家企业,企业累计融资近20亿元。曼安智能就成长于此。

2014年,曼安智能作为第一批“5050计划”入选项目入驻孵化器。这是一家从事脑机接口智能通信和控制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现在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创新百强”企业,手握多项非侵入式大脑意念读取专有技术。

曼安智能创始人宋星说,来滨江区创业,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而留在滨江区,是因为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务”。

在宋星看来,滨江区政府“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为初来乍到的创业者打消了顾虑。创业初期,手续繁多,一站式服务,让创业者能安心扑在创业上。

曼安智能,是杭州孵化器孵出的一个“金蛋”。目前,杭州已经有513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市运营孵化空间总面积超过55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超过17300家,带动就业人数逾15万人,毕业企业超7100家,累计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17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多家。

7100多家企业,每一个都是杭州在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中孵化的生动故事。

杭州哪里的“尖子生”最多?

要拿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块招牌并不容易,要在主体资格、场地面积、孵化资金、服务团队、在孵企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在孵企业数量、累计毕业企业数量等多场“考试”中拔得头筹才有机会晋级。

这块“国字号”招牌也不是“终身制”,表现不好,就有可能会被摘牌。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每年都要“考试”,科技部2022年底公布的2021年度评价结果显示,就有12家被评为“不合格”。如果连续2次考核评价为“不合格”,就会被踢出局。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尖子生”行列,杭州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数量也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杭州65位“尖子生”都在哪里?

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最多,以18家的数量遥遥领先。居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的余杭区排第二,一共有8家。上城区和西湖区各以7家的数量紧随其后。

为什么要比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

中小企业因为数量多、个头小,被形象地称为“蚂蚁雄兵”,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到“十四五”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将新增20万家。而科技企业孵化器,正是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

因此,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科创实力。

位居浙江省区、县(市)第一

滨江区的孵化器如何升级?

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重要的“造血器官”。

滨江区新晋“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就孵出了许多“金蛋”。

江陵路与聚园路路口的创之海科技园,已经培育13家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滨江互联网小镇的东冠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累计孵化170多家企业,培育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国家科技

型中小企业,44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建设之初,滨江区就想好了要做一个“超级孵化器”。从钱塘江北的科创中心,到钱塘江南的海创基地,滨江区在30多年间,构建完成了一个覆盖全域的超级孵化器。

从一片农田走到国家级高新区,滨江区的一条路、一条街、一个园区里,可能都有很多高新企业扎堆。

滨江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位列浙江省各区、县(市)第一,但与世界领先高科技园区仍有差距。

如何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

宋星建议,推动集群化发展,谋划设立创新创业街区,植入增值服务功能;推动专业化发展,更加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更加聚焦专业资源导入,更加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场景孵化器,搭建虚拟孵化器;推动共享化发展,突出资源共享、服务自主式、共享物理空间,建设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

杭州就是一个大孵化器

若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由茂密森林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水”就是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人才,“空气”就是由政府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阳光”就是孵化器和金融支持,“土壤”就是这个城市长期形成的“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

杭州的目光向来不只聚焦在大企业上,也着眼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或者小却精的项目。

前不久,第八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举行,一群敢闯、能创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会聚杭州,大展身手。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举办的面向全国内地、辐射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高校的全球性大学生创业赛事,已经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且覆盖面广的全球大学生创业赛事之一,每两年举办一届。

15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通过这个平台,来到杭州创新创业。

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2013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之一的应向阳带着“智能快递终端”来到杭州;东北姑娘魏继文将一手打造的跨境零食售卖平台的办事处和海外仓设在了杭州;香港姑娘蔡凤芝和同学谢欣来杭州做“智慧体育”项目,杭州许多个体育场馆,已经用上了她们的智能系统。

他们之所以来到杭州,愿意将创业的种子种在杭州,是因为在杭州许许多多的孵化器里,“长”出了许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企业成长故事。而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长谷,是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进阶国家级孵化器,正是杭州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的生动实践。

人才到一个城市创业,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城市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得起创业者们的这份勇气。

当下,杭州正在谋划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要高水平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特色小镇等平台,构建全市域、全要素、全周期的孵化链。

也就是说,整个杭州,就是一个超级大孵化器。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编辑:见习编辑 方熹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