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亲想“复活”女儿
启动更早却推进缓慢的,是数字永生,一个曾在无数科幻片中出现的名词。
在《流浪地球2》热映期间,网友就曾因刘德华饰演的父亲该不该给女儿“数字续命”吵得不可开交,支持者归入“数字生命派”。而它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的争论,远远大于影视作品。
《流浪地球2》中的小女孩图丫丫,以“数字生命”的形式永存。
小冰公司透露,前不久一位伤心的父亲主动找上门,要为离世的女儿复刻一个AI版。他提供了女儿生前的一些影像资料,目前模型训练正在进行中。
而像这样能比较顺利推进的案例其实并不多。“比如,一位女儿想为身患绝症、正在住院进行最后治疗的母亲进行AI克隆,给今后留个念想。这一想法遭到其他兄弟姐妹的强烈反对,一方面他们无法接受母亲仍在世却要进行复刻,另一方面质疑数据拿走后的用途。”
“还有机构过来对接,他们那里有一些绝症病人,大多有用AI形式保存自己的念头。只不过大家都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很多顾虑,迈不出第一步。”
还记得今年清明前后,00后B站UP主吴伍六用AI技术,让去世的奶奶和自己重新对话。当时,不少网友很感动:“我们纪念过世亲人的方式,未来可以是在网上和‘他/她’聊天”“有人记得、怀念,那你就是‘永生’的。”
也有网友很清醒:“即使用生前数据克隆一个,和本人也没什么关系,这个身体上的意识已经不存在了。生活应该向看前。”
待解的隐私风险和伦理困境
眼下在国内,AI克隆人并不只是小冰公司在做。
AI创业青年王登科不久前用10万条微信聊天记录和280篇博客文章,克隆了一个AI版的自己;浙大创业圈的活跃分子邱懿武,则训练了一个“邱懿武GPT”,打算用它提供咨询和交流;360创建了一个数字人广场,在发布会上邀请“马斯克”进行问答……
热度蹿升,隐私风险、伦理隐忧接踵而至,以至于它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争议。
明星/网红克隆自己提供有偿在线聊天,支持者说:克隆得够像、价格合理就OK,反正追星这事本身就靠想象;反对者则认为:××本人好好地在那里,我为什么要花钱看个假人?类似于美国卡琳·玛乔丽的“数字爱情买卖”模式,更是引发“物化女性”“打擦边”的声讨。
而对于歌手克隆自己声音这件事,质疑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今后会不会有更多假唱?
更大的担忧,还是来自数据安全。
身处“漩涡”之中的小冰公司坦言,目前能做好的就是“自限”。“对于克隆自己的需求,需要本人出具权属证明才会进行采样,采集的数据也非常小且只用在模型训练上。使用途径方面,只限于X Eva App,这会限制商业想象,但可以让用户知道这不是真人,就不会出现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边界的问题,也避免AI诈骗的发生。”
在李笛的设想中,未来世界,AI Being将无处不在,它们会以助手、替身、参与者等各种身份出现,并与人类交织形成新的网络。你会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