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老师的好老师
马云经常被称为马老师,因为他创业前就是一名老师,而且他是“教师节”出生的,当老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事。
1984年,马云经历3次高考,考入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了6年老师。
这是一个不在马云计划里的结果。他从小畅想过自己当解放军、司机、售票员、科学家,就是没想过当老师。他还狭隘地认为,男孩子当老师是件没出息的事。当时也正赶上改革开放后的下海潮,社会上很多人觉得“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就是这么一个大学四年想着“毕业不当老师”的人,成了工业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名列“首届优秀青年骨干老师”榜单,登上《杭州电院》报。
网上曾流传过马云上课时的一段视频。梳着分头的马云竖起大拇指表扬自己:“我还是比较适合教书的,我教书教得很好,真的很棒!我自己觉得自己可能教书教得炉火纯青!”
据马云的两位学生,后来加入阿里巴巴、成为“十八罗汉”成员的蒋芳和韩敏回忆,马云是个好老师,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学生课业很负责,甚至十分严厉;另一个是上课有激情,能点燃学生。
蒋芳就提到一点,大一刚开始,马云就让他们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前100篇,明确告知期中和期末考试要从里面抽几篇,作为20分的默写题。为此,他们班也成了全校为数不多安排早读的班级,每个人吃完早饭就在班级背书。
在平时打分上,马云也比其他老师更严格,同样的作业,其他老师那能拿近满分,到马老师这里只能打个80多分。
但课堂上的马云一点都不死板,尤其是讲课内容,非常天马行空,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对社会和时事的理解,偶尔还说些八卦,经常一激动就坐在讲台上,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教师是最喜欢的身份
那会儿马云其实也显露出日后成为领导、点燃团队激情的能力。比如,蒋芳和韩敏的专业大一就要参加四级考试,只有马云一个劲地鼓励他们“肯定能过”,刺激所有同学“拼命读书”,有的还产生了“考不好对不起马老师”的愧疚感。
最终,两个班级,只有一个人没有通过。
其实,当老师的6年,频繁和老外接触,心思活络、视野开放的马云不缺乏机会。当时他的月薪是90元(后来涨到了120元),收到过来自深圳和海南的工作机会,月薪分别是1200元和3600元。
但他对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黄书孟有过“干满5年”的承诺。毕业那天,这个老院长亲自把他送到校门口,给出了“干满5年”的两个理由:一是在大学里为人师表的经历“对你人生的修养、塑造会有很大的好处”;二是“杭师院的教学质量怎么样,人家就看你”“你要为你的师弟师妹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后来,5年期限已到,马云真的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并且带上了得意门生——如果不是对这位老师绝对的信任,蒋芳、韩敏以及戴珊,日后也不会放弃当时还吃香的“大学生”身份,和马老师一起创业。
对于当老师和做CEO,马云还真的做过联系。他曾在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上表示,老师的唯一目的就是学生有朝一日比自己更好,而一家公司的CEO没有老师这种“成就他人”的思想,是走不远的。
对钱不感兴趣的马云,对老师是真的感兴趣。不管是他在微博还是推特上的自我介绍,“教师”身份都是放在首位,甚至是唯一的。
自2015年起,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乡村教师计划”,每年通过“腊八之约”在全国范围评选100位具有教育情怀、教育智慧的乡村教师,支持他们发展专业与教育实践能力(10万元奖励外加专业发展支持),更好地在乡村教育一线帮助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他说:“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乡村教师对乡村儿童来说就是阳光,而我们要给这些教师一些阳光。”
这一约定马云坚持了8年。至今,“乡村教师计划”已累计支持801位乡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