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滨一体化 乘“视”而上 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09 14:36   

剑指万亿级,从湘湖起笔,到乌镇再出发。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视谷”向世界发出了奋进强音。这距其在湘湖畔启动建设,仅仅时隔一个月。

按照计划,“中国视谷”将通过“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四区协同、全域联动”,逐步实现杭州数字安防产业向视觉智能产业再到智能物联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新地标、新名片。

“一园窗口”指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为对外展示窗口;“双核引领”中的双核,即萧山区和杭州高新区(滨江)。2022年以来,两区深入推进“萧滨一体化”,以产业共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跨区域产业共富”为工作目标,共同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

令人欣喜的是,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二批)名单近日公布,杭州入选5个。其中,“深化‘萧滨一体化’模式,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成功上榜。

协同发展 破解“成长烦恼”

萧滨一体化战略作为萧山构建“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的其中要义,承载着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2022年3月3日,随着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正式揭牌,萧山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特别合作园,深化“萧滨一体化”发展态势,推动“高新+实体”强强联合,打造跨区域产业共富新样板。

作为一项重大“改革”,其实,“萧滨一体化”概念自首次抛出以来,就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关注。萧滨一体到底能爆发出怎样巨大的能量?进而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能级?

从情感层面看,萧山滨江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特别在省市支持下,两地共融共荣,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意愿和共同的未来。从经济层面看,两地经济体量接近,都是杭州乃至浙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强强联手,有看点,也能走得更快更远。而萧山“两带两廊”产业战略布局,就已经为两地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是大杭州时代产业共富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两区破解发展瓶颈合作共赢的主动选择。”在萧滨一体化专班负责人陈红丹看来,除了时代发展需要,两区在不同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却同时面临“成长烦恼”。滨江是全国区域面积最小的国家级高新区,72平方公里的区域空间成为滨江发展的最大掣肘;而萧山拥有有4.7万亩的存量工业用地,但传统产业基础大、转型难,亟需创新产业点燃发展引擎。

按照“萧山打造空间、共同导入产业”的总体思路,两区积极为产业合作“建模”、区域协同“建制”、共同富裕“探路”,持续推动两地共荣共融发展。其中,萧山负责合作园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空间打造,以及招引新产业项目入驻合作园;高新区(滨江)负责已有产业向合作园的溢出转移,以及新产业项目招商推介。

显然,对于“萧滨一体化”,无论目标、意义都已形成共识:实现两地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释放更大发展空间,形成强大产业生态圈,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城市能级。

高效运作 擘画“壮美蓝图”

在“高质量”“共富裕”这个发展主旋律背景下,萧山与滨江心手相牵,共同擘画区域合作壮美蓝图。

建立“1+4”工作推进机制,实现协调机制全覆盖;统筹利益分配体系,做到财政贡献共享、经济指标双统、要素资源共用;集成两区最优政策资源,统一口径、统一通道、统筹供给,使两区政策体系充分衔接……在创造跨区域合作发展模板的基础上,两区通过创建地标性品牌、打造标志性产业、组建引导性基金,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比如,依托萧山区基础竞争力和滨江区创新引领力,明确发展智能物联和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重点招引龙头企业创新业务板块或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产业化拓展阶段的领军企业、专精特新项目,制造基地回归项目和创新企业总部项目等“四类”项目。通过高质量项目的集聚,合作园湘湖未来产业板块和三江创智新城板块亩均税收预计可分别提升至100万/亩、55万/亩。

为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2022年4月24日,两区召开概念规划评审会,通过调整合作园发展规划,提升土地利用率容积率,预计将新增建设用地1335亩、建筑体量210万平方米。2022年10月8日,城市设计方案报区级联席会议研究,现已根据会议意见形成修订稿。同时,以本次城市设计为指导的闻堰北单元控规和三江板块控规正同步编制中,拟于近期上报市规资局审查。

同时启动核心区域的空间盘整,首批25家企业列入征迁计划,涉及用地313亩。截至目前,已完成评估24家,拆除10家,整备工业用地148亩。推进在建园区建设进度,风情高新科技园计划2023年3月竣工。蓝橙国际创新中心一期,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的20%,预计2023年5月全部结顶。湘湖汇智科创园(湖头陈产业园一期)已完成桩基工程的70%。湘湖科创园计划年底前启动改造。

通过向上争取支持和两区联建载体,为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划定“三区三线”,核减永农1527亩,进一步保障了产业用地连片集中发展。在核心区域选址69亩土地试点建设工业综合体,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在环境提质方面,同样做好配套服务功能全面优化文章。2022年全年投入3亿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三江创智新城环境整治综合提升工程、闻堰街道集镇环境综合提升、沿时代大道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时代大道沿线风貌显著提升,两区边界感逐步淡化。完善交通路网,17条道路改造提升有序推进,以时代高架为中轴的交通路网加快形成。

成效突显 获评“全省最佳”

“萧滨一体化”工作是“大杭州”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自2021年11月两地签订框架协议后,一直在为产业共荣共富探索“模型”、为解决区域发展痛点提供“方案”,为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引擎”。

作为两区全域合作的先行启动板块,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总面积达13.48平方公里,包括湘湖未来产业社区,三江创智新城以及湖头陈、紫橙、蓝橙产业园。

自2022年3月开园以来,合作园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34亿元,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并获批省级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目前,区域分工协作、要素互联互通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正在形成。

特别是,2022年10月“中国视谷”在合作园启动建设,该平台以视觉智能产业为纽带,充分激发滨江智能物联全产业链优势和萧山产业空间、制造应用场景优势,推动两区合力将“中国视谷”打造成为万亿级智能物联生态圈、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和城市产业新名片。目前,“中国视谷”建设已正式纳入部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并将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有力指引。

实现产业共兴,激活两区合作新活力外,“萧滨一体化”取得的显著成果,还体现在规划共谋,绘就两区合作新蓝图;机制共推,形成区域合作新模式;空间共构,提供要素资源新支撑;环境共营,打造品质园区新形象;氛围共造,展现合作发展新面貌;携手共富,构建强强合作新样板。

比如,按照“三年成型、五年成效、十年成势”的发展目标,高标准编制完成特别合作园概念规划,并开展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签订《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合作协议》、建立《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统筹协调机制》,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体系;盘整梳理出存量空间36万平方米,在建空间99万平方米,规划产业用地3389亩。

再比如,强化交通一体化建设,滨江核心区到合作园的平均通勤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内。规划布局生活配套设施,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创业服务圈;人民日报刊发《“萧滨一体化”打造跨区域产业共富样板》一文,首次将萧滨一体化工作推向全国。向省市领导报送7篇专报,其中4次获领导批示;萧滨一体化工作作为我区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的20项标志性成果之一,成功入选全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武汉有“光谷”、合肥有“声谷”。如今,随着“中国视谷”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开建,这个产业新地标迈出了新的关键一步。发挥萧山、滨江两地产业优势、协同优势,聚焦视觉智能产业,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视谷”定会成为杭州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童志辉 孔佳丽 图片由萧滨一体化专班提供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