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加速“掘金”太空 资本竞相押注商业卫星赛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0-21 09:46   

每日商报讯 太空大航海时代下,资本开始纷纷押注商业卫星。近日,商业卫星测控企业“航天驭星”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此前不久,民营卫星公司“天仪研究院”和微小卫星制造商“微纳星空”也分别完成了C轮融资和Pre-B轮融资。

记者了解到,商业卫星是航天产业中的细分赛道,以商业变现为发射目的,当前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定位、通讯和遥感。其中,定位卫星提供的是导航服务,通讯卫星发力于更全面、更高效的移动通信覆盖,而遥感卫星则可在多个领域开展作业,进行资源勘测、环境保护等。

最近两年,随着商业航天迎来高速发展,以及商业卫星在民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卫星赛道备受资本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我国商业卫星赛道融资事件达20起,披露金额超35亿元。国内首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更是于去年年底完成了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刷新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额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赛道中,除了各大投资机构和科技巨头竞相布局外,政府基金也加入其中。相较国家航天受诸多因素影响,自身有一定局限性,在发射策略上更灵活的商业卫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政府层面的支持也有利于其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但从目前来看,尚在发展早期的商业卫星,还未形成商业闭环。参与投资“微纳星空”的创想天使管理合伙人牛旼曾评价称:“如果商业航天产业链下游买单的都是政府,就不是真正的商业航天。”这被认为是侧面反映了商业卫星发展过程中下游需求不足的痛点。

据业内人士分析,持续的资金投入对于商业卫星行业至关重要。如果卫星公司过于依赖资本,有产品没市场,随着时间推移,极有可能得不到后续的资金支持。2020年,国外一批商业卫星公司深陷破产潮便是前车之鉴。

因此,商业卫星公司也纷纷开始探索自身的盈利模式。最近获得投资的“航天驭星”CEO赵磊表示,公司现在已经进入商业化良性发展的平台期,利用核心技术推出了多个产品组合,覆盖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天仪研究院”则将重点放在大幅度降低成本上,从而让更多用户能够买得起、用得上卫星。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实习记者 骆伊莎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