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道 这是一家没有柜台、没有自动取款机、也不办理其他金融业务的银行。它有的是摆满各种食物的货架,但它确实就叫银行。
这家银行位于杭州市北山街道,是杭州第二家粮食银行。正对着王家弄菜市场,3间连续的铺面挂着绿色的招牌,上面写有“西湖粮食银行”字样。从各地募集而来的可能被浪费的食物在这里被打包、派送给北山街道困难家庭。
86岁的老奶奶从货架上领了一袋鸡蛋面。60多岁的大伯随后进来,“拿走”了10包康师傅牛肉面。一位30多岁的男子,要了一瓶乌龙茶。温暖透过粮食银行的店门,扑面而来。
粮食银行,是个“舶来品”。在国外,此类粮食银行属于“食物银行”的一种形态,早已家喻户晓。上海曾开出国内首家“食物银行”。如今,“食物银行”开始有了“浙江版”。杭州试水的“粮食银行”是一种,金华也有类似机构,取名“共享粮仓”。
安全有效找到余量食物
“西湖粮食银行”100多平方米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家庭所需的食物,既有米、面、粮、油等家庭必需品,也有饼干、饮料等零食。
杭州第一家粮食银行诞生在去年10月。曾有志愿者做过餐馆、面包店、便利店的调查报告,目前食物存在惊人的浪费现象。75%以上的普通居民家庭存在不同程度仍可食用的食物浪费现象;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鲜食类、零食类、饮品类等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因临近保质期而提前下架的情况不少。
为余量食物寻找“绿色出口”,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美国每年大约有700亿磅可食用的食品被浪费,其中包含了60亿磅的新鲜产品。但是以减少饥饿为目标的公益组织“喂养美国”通过“食物银行”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是杭州粮食银行设立的初衷——善待食物,找到合适的捐赠及分享方式。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食物从哪里来?
西湖粮食银行成立之初,西湖区转塘街道经过严格比选后,转塘农贸市场、永辉超市、转塘街道食堂成为首批捐助单位。农夫山泉、盒马鲜生也与西湖粮食银行签订了公益合作协议。
金华更多是寻求社会力量。市民或者企业把短时间内消耗不完、又在保质期内的食品送到“共享粮仓”,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市民。共享粮仓形式多样。它既是设在酒店等公共场所的一个爱心冰箱,也是面包店内一个货架,一些仍在保质期内的烘焙食品会被集中收纳。
其次还必须保障食品的安全。西湖粮食银行运行后,实行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会对蔬果生鲜类食品进行“每日快检”。记者在现场看到,捐赠的粮食入库后,都会贴上一张“粮食码”,用手机扫一扫这张码,就可以看到这份粮食的相关信息:生产商、生产日期、捐赠人、入库日期、经手人等等,全程可溯源。
每天傍晚,把剩余食品放进店里专门的共享冰箱,并标注好食用期限和注意事项,已经成为金华市山山家产品经理申赛赛的一项“工作”。“为确保食物的安全卫生,金华每个点均有志愿者专人接收和管理。”金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华刚介绍,食品的来源、信息、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要标识清楚,做到每份食物在送出去时,品质都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