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下架理财转让业务 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25 07:13   

每日商报讯 喜欢“捡漏”别人转让的“二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要注意了,近期多家银行宣布下架银行理财转让业务。这种“转让者收益不损失,受让者获得高收益”的二手理财产品业务,近两年挺火暴的,国有大行为此还设置了“理财转让专区”,可近期为何多家银行纷纷停止了这项业务呢?

多家银行下架理财转让业务

在银行买了一笔理财产品还没到期,但急需用钱怎么办?不少投资者会选择去“理财转让专区”转让。据本报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前后,很多银行都上线了这一业务,主要以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因当时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行,这一业务不仅吸引了大批急需资金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产品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也引来不少投资者去“捡漏”,这种“转让者收益不损失,受让者获得高收益”的业务越加升温。后来甚至国有大行也设置了“理财转让专区”。

但是近期不少银行对这一业务进行了下架处理。近日,浦发银行发布了一则《关于停止理财产品转让业务的公告》,称因系统升级改造,将于今年3月23日起,停止理财产品转让业务,该行电子渠道(App、网银)原理财转让相关入口界面将同步下架。

无独有偶,民生银行也于今年发布过类似公告,称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需不断压降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综合评估业务开展的必要性,该行决定自今年1月4日起,停止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含增利、翠竹等)转让业务。事实上,除了上述两家银行外,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于近期陆续暂停或停止了理财产品转让业务。

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据悉,理财转让专区的“二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要高于“一手”产品。

比如,一位投资者在去年购买了20万元的理财产品,期限为两年,但是到了今年就出现了手头短缺的情况急需流动资金,于是就可以选择通过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将自己的理财产品协议转让给其他客户,有些银行线下营业网点也可以办理这项业务。那么,后面接手的客户往往可以享受到前者折让的更高的收益率。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有的客户因为资金需求很急,甚至愿意把所有利息全部转让出来,接手的投资者除了能得到高收益,还可以享受之前客户的利息。

转让的理财产品类型很丰富,包括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型产品、养老产品等等,也有一些大额存单,通常都是银行自有产品,并非代销产品。

听起来似乎是买卖方“双赢”的交易,为何多家银行如今叫停了这项业务呢?据有媒体报道,从多家理财子公司处独家了解到,从2019年至今,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被监管要求下架理财转让功能,原因在于此种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特别是投资者适当性缺乏必要评估,因此从客户角度出发,要求各家银行各自下架此类功能。

铜陵学院经济学副教授芮训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银行理财转让业务初期被热捧,和特定环境下部分理财产品爆雷以及市场流动性不足有关,理财产品持有者想提前获取流动性以及规避风险。如今趋于收紧,一方面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面临的净值化转型压力上升。另一方面目前没有针对理财产品转让的监管文件,对于转让可能存在的风险链条拉长与分散监管不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静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