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汉子在杭州运河边开了二手小书摊 坚守13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3 07:35   

都市快报讯 用手机扫描图书后面的条形码,二手书小程序后台同意收书后对图书进行估价,预约时间让快递小哥上门收书,书籍送达后二手书平台把钱款打到个人账户。这是现在市面上大多数二手书平台上的交易流程。

95后女生小麦在杭州单向空间书店工作,喜欢读书的她从两年前开始接触了各种线上二手书平台。上个月26日,二手书交易平台多抓鱼在上海正式开出首店。看到这个新闻后,小麦计划着抽时间去上海的这家书店“打卡”:“我在上面卖过132本书,说不定在店里还能看到写着我名字的书呢。”

通过在线上二手书平台卖书,两年时间小麦共计收入1405.1元。对于像小麦一样的90、95后年轻“书虫”来说,线上二手书平台,如今已成了他们卖书、淘书的主要渠道。那么,当多抓鱼、转转二手书、漫游鲸等线上二手书平台纷纷出现后,杭州还有继续坚守的线下二手书店吗? 

西北汉子在运河边 开了13年的二手小书摊

距离2021年的新年还有2个小时,运河拱宸桥边的一家二手书店,迎来了2020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位客人。

一位头发花白、但步履稳健的老人,从运河广场径直走到这间不起眼的二手小书摊。在书摊上正整理书籍的一位中年男人,听到逐渐走近的脚步声,抬起了头:“就知道您老今天一定会来,这本书一直给您留着呢。”

看到面前的中年男人,从书摊后方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封面微微泛黄的《吴越首府杭州》,老人激动地大步向前,从男人手中接过了这本书。“我就知道从丽水来的这趟没白来,到小杜你这肯定能淘到关于杭州城的老书。”

听到老人说的话,中年老板不好意思地正了正头上的黑色运动帽。这一天,正好是他在拱宸桥开出这间二手书摊的第13年。

“比我大的老顾客习惯叫我小杜,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熟客爱叫我老杜,比我年龄小很多的年轻顾客总叫我杜老板。”临近晚上10:40的收摊时间,见我和熟悉的老顾客都在,杜老板一边整理书籍,一边和我们打开了话匣子。

别听眼前的杜老板说着一口正宗的杭普,其实他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西安人。1993年,杜老板从老家西安来到杭州参军入伍,在当时的笕桥机场做了一名飞机维修工。“我现在还有电焊工的职业证书呢。”杜老板的语气中透着一股自豪劲。

1996年杜老板退伍了。那一年,他刚刚23岁。“我一直遗憾自己文化程度不够,都说没太多文化的人就想多接触文化,和二手书打交道就是我离文化最近的时候了。”

2000年,喜欢读书的杜老板通过此前4年时间,手头上积攒了一批二手书。想到在夜市上经常有人摆摊卖二手书,他也萌生了兼职卖二手书的想法。就这样,白天在汽修厂上班,晚上下班到当年的香积寺路、舟山东路、朝晖的夜市上摆地摊卖二手书,这位性情豪迈的西北汉子逐渐积累了一批熟客。

2007年,在拱宸桥盘下了这间8平方米的小铺后,杜老板和妻子两人就这样一起在此默默坚守了13年。

二手小书摊 成了很多杭州90后的童年回忆

杜老板在拱宸桥开的这间小小二手书摊,成了不少杭州90后的童年回忆。介绍我和杜老板认识的杭州书友李先生,酷爱各种古书:“上小学的时候我最爱到老板这里看各种小人书,一坐就是一整天。”

工作以后,因为工作关系要经常和各种古书“打交道”,每周到杜老板这里淘一次书,成了李先生雷打不动的习惯。

别看杜老板的书摊只有8平方米,但满满当当地装着3000多本二手书。通过从各种文化商城淘尾货库存,以及到图书馆收购淘汰下来的图书,杜老板的家里也堆满了六七千本二手书,“如果把家里的书都运来,我再开两三个这么大的书摊都不成问题。”

在杜老板的小书摊上坐了半个小时,我发现标价5块、10块的各种小人书在桌上摆得最多。“其实从2008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原来在杭州各个区的二手书店,开不下去的有很多。好在我的书摊地理位置理想,很多带孩子来运河玩的外地游客,路过书摊都会给孩子买几本小人书。”

前几年,浙江图书馆的假日图书市场宣布关门,杜老板也逐渐感觉小书摊的生意没有一开始开店时那么好做了。为了让书摊继续维持下去,这两年,杜老板让妻子白天看书摊,自己兼职给人拉货车,晚上6:00再准时来书摊。不过,尽管生意难做,他的书摊始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小孩来买书,他都会打折。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万禺  编辑:郑海云
返回
距离2021年的新年还有2个小时,运河拱宸桥边的一家二手书店,迎来了2020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位客人。2007年,在拱宸桥盘下了这间8平方米的小铺后,杜老板和妻子两人就这样一起在此默默坚守了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