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碗!开店28年的杭州游埠豆浆上周创造新纪录 不少老顾客说“当初的味道回来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2-29 07:55   

都市快报报道 上周六上午9点多,冬日有了暖阳,游埠豆浆中山南路新店,穿着睡衣的老街坊、背包旅游的年轻客,排队的人来来往往。一碗甜豆浆或咸豆浆,再加根油条,不到10块钱左右的早餐,很是满足。

相隔50米的老店里,只有老板叶军和他妈妈,叶军在磨豆浆,妈妈在包粽子。换了新店后,这里成了临时的货物堆放点,有些杂乱。

10分钟后,新鲜的豆浆好了,叶军装进一只30斤的不锈钢桶,骑着电动车送到新店。

每天磨豆浆需连轴转,叶军看上去有些累,加上感冒,他趴在电动车头上想眯会,一个熟客认出他来,“回来了,烧饼?”(注:烧饼是老熟客对叶军的昵称)。

一句“回来了”,在叶军看来,五味杂陈。

去年,老店因油烟问题被投诉,无法继续煎炸,叶军骑着电动车,在杭州大街小巷重新寻找店面。市区的中山中路、解放路、庆春路、秋涛南路,甚至萧山、瓜沥……都去找过,但找店面并不容易,大半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后来,经朋友介绍,游埠豆浆最终入驻嘉里中心。

每个月2万多的房租,叶军刚开始也拿不定主意,特意在嘉里中心蹲守一周,最终还是看中了地处地铁周边以及人流量,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游埠豆浆从此彻底失去了市井味。

去年这个时候,叶军的游埠豆浆搬去了市中心的嘉里中心。一年过后,叶军又回到了熟悉的城南。

“去过繁华的商场,价格自然也高一点,普遍涨了5毛钱,本以为只要用心做好豆浆,应该可以能站住脚,但兜兜转转,还是回来了。”

老店磨豆浆的拐角,地方有点拥挤,透过一扇木质窗户,光线稍微亮些,叶军摸了摸圆挺的肚子,点了支烟。

一旁的老妈说,少抽烟喝酒,胆囊都切了,身体要紧,妈妈还想继续说两句,但还是放弃了。

叶军的爸爸,前阵子脑出血,动过手术后,路都走不动了,在老家休息,“家里、店里现在全靠叶军了,他压力大。”

叶军站起身,舀起刚出炉的豆浆,“多新鲜啊,生活要是也只是磨豆浆、卖豆浆就好了,简单,人也自在些。”

临近中午,叶军回到新店。

门脚台阶前,菜单上有近20种小吃,但似乎人们最熟悉游埠豆浆的“老三样”。其中,烧饼、油条,要统一排队,价格都是3块,比老店稍涨了些。

新店有十七八张桌子,样式不一,有的是买的方木桌,有的是从嘉里中心搬过来的,“租金也要二十来万一年,能省则省。”

叶军把豆浆运到新店,老婆也跟着忙活,新店面积有100多平方米,多招了两个员工,人手是够了,但还是很忙。

我点了烧饼油条,如想喝豆浆,要到店里重新排队,找座位更考验眼力见,前个客人刚吃完在抹嘴,有人瞧见了,先得站在一旁候着。

找座的空当,碰到一个店里老顾客,说起油条,她最熟,“吃了10多年了,油条个头大,炸得金黄金黄的最好吃,原先在老店吃,那地方小,四五张桌子,人多就站着吃,或端着在门口蹲着吃,现在新店好多了,干净些,宽敞些。”

一对嘉兴来的姑娘,看到杭州美食推荐,专程到杭州找到游埠豆浆,点了碗甜豆浆。姑娘刚想搅拌,隔壁桌一位年纪偏大的阿姨赶忙劝阻,“姑娘,你看墙上有字,不能搅拌,一勺一勺喝,这样才有味道,搅拌了,喝几口就成水一样了。”

阿姨就住在附近,她几乎每天都来,两手袖子撸起来,端起蓝边陶瓷碗,碗沿是白花花的豆浆,中间是葱末盖虾皮,沿着碗边,一口一口喝,“这才是老底子的味道,不过搬回来后,咸豆浆似乎有些咸了,我现在改喝淡点的了。”

也有老顾客说,有点不一样很正常,就像人一样,隔段时间没见,总觉得有些变化。

“烧饼”的店,刚搬回来,口感有些偏差,很正常,时间长了,喝得多了,当初的味道,自然也会回来。

下午1点刚过,叶军电话响了,是一个姑娘。电话里问店里营业到几点,叶军说下午2点左右,姑娘说自己还在绍兴,赶过来来不来得及?

叶军没回答,只说2点前的豆浆,保证是新鲜的,2点后,豆浆时间长了,味道估计要差点。

2点10分,姑娘果真来了,还带了闺蜜,两个人各自背了个挎包,每人点了碗甜豆浆、一根油条和麻球。可能是觉得不太好意思,姑娘改了口,说自己是来杭州出差,顺便来吃。之后就顾不上说话,吃完就走了。

这些年,慕名来店里的人多,叶军倒看得淡了,“前两天还有个老顾客,上海的,让我打包10个葱烧饼,顺丰寄到上海松江。”

游埠豆浆,起于杭州吴山脚下城隍牌楼巷,28年来,叶军从第一天开张只卖出7碗豆浆,到老店最高峰能卖出七八百碗。

就在上周,叶军的游埠豆浆创造了新纪录。

新店搬回来后,一天最高峰时,豆浆就能卖出9大桶(包含30斤和60斤的不锈钢桶),单日豆浆能破1000碗。上周六,销售更是达到历史新高——1021碗(其中手冲咸豆浆占七成,甜豆浆和淡豆浆加在一起占三成。)

虽然新店租金贵了,人工成本增加了些,但一想起这两年生意上的境遇,倒也让叶军心里宽慰些。

去年,叶军花了7个月时间去找新店面,今年上半年,店里生意主要靠外卖,后来又花了两三个月重新找店面,再加上之前的装修费搭进去不少。“现在生意慢慢有了起色,这两年经历了不少,走了些弯路,好在回来了。”

老店虽然不能再做煎炸,但叶军说,他已经有了新想法。

当初,店开到市中心,在外人看来,农村来的叶军,带着他的游埠豆浆,走出了老街巷,一下变得“高大上”了;现在,叶军似乎明白,小生意也要脚踏实地慢慢来,就像当初师傅教他的一样,老底子杭州油条发成什么样、豆浆多少稠,都得掌握好“度”。

前段时间,他看到一则报道,国家接下来即将实施新的规划(“十四五”规划),里面提到进一步扶持农村、农业发展,这让他想到了自己。

接下来,叶军打算赶在春节前,把老店堆放的杂货腾出来,开一家副食品店,把老家游埠的土特产“引”到杭州,品种更加丰富些。

在叶军的规划中,新店会是他豆浆产业的继承和延伸。而老店,则可能成为一个兰溪游埠的农业土特产展销点。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文/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上周六上午9点多,冬日有了暖阳,游埠豆浆中山南路新店,穿着睡衣的老街坊、背包旅游的年轻客,排队的人来来往往。一碗甜豆浆或咸豆浆,再加根油条,不到10块钱左右的早餐,很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