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部分名茶分布示意图
在“一带一路”新机遇下,浙江茶企如何布局全球市场、进行转型升级?虽然名优茶发展存在局限性,但原料茶、大众拼配茶成本低、适应性广,这个巨大市场浙企一定要把握住。专家指出:“比如欧美地区喜欢花香、水果香的拼配茶、调制茶,中东非洲地区喜欢加糖加香料的特色大众拼配茶和茶饮料,如果我们的茶企能有针对性地研制开发,就能从巨大的大众茶市场获得可观的发展空间。”
“浙江茶企必须注重龙头企业的培养和发展,并适时转变传统的产品结构和贸易模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发展部部长陈叙达说,这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走出去”,尝试到国外建立茶叶基地,更有针对性地把握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可参照日本等国的经验,着力提升茶业深加工能力,将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化妆品、药品、日化用品等健康产业领域,进一步挖掘茶叶的丰富价值。
专家指出:“茶业发展要以中华茶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中国茶美誉度和影响力,让茶与茶文化成为‘一带一路’地区人民相知相交的桥梁、纽带。”
茶楼茶馆
大众体验营销术
近20年的时间里,朱家骥的身份从湖畔居茶楼总经理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再到现在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馆事业专委会主任,对茶的热情始终没有变。
这大半年来,朱家骥一直没有闲着,全身心投入到茶文化体验馆的建设中来。照他的计划,未来要将这里打造成为“浙江茶叶的展示窗”和“中国茶人的客厅”,更好的推广茶文化。
“当今杭州茶馆、茶艺馆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传统饮料范围。茶正在通过它最直接的载体——茶馆,与西湖山水、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并发挥它积极、重要的作用。”朱家骥说,茶馆为杭州打造茶都、构筑和谐社会、提高生活品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杭州这‘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犹如一个大茶馆,四季日夜都宜茶事,即使舀一勺西湖水,也会发出淡淡的茶香来。”茶文化学者阮浩耕曾这样评价杭州和茶的渊源。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26000多家茶馆,杭州有1100多家。“杭州的茶馆,差不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量地出现,如今已经到了一个转型升级期。”朱家骥说,虽然如今各式咖啡馆遍地开花,但茶楼茶馆却不见沉寂,不仅许多消费者沉醉在茶艺文化的学习中,各商家和机构也纷纷推出了茶艺培训课程。
“现在很多星级茶馆,无论从装修还是从内容上看,都和以前的茶馆茶楼有着很大的区别。”朱家骥说,除了档次提高了,这些星级茶楼除了卖茶、喝茶,更多地会推广茶文化。比如,茶馆中开设茶艺技师培训班,这类培训班的学员一部分是在茶楼茶馆工作的服务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茶文化爱好者,喜欢喝茶、茶艺、茶文化,并愿意花钱为自己提高这方面的修养。除此之外,茶馆所销售的产品也已经从茶叶、茶具,拓展到了茶服、玉器、古玩等和茶文化相关的更多门类。
优美的茶席、袅娜清幽的音乐、清新的茶艺师、一杯淡雅的清茶,在古朴优美的茶具、插花下,人自动切换到慢生活意境。这是记者在素业茶院看到的场景。“我们这里的顾客,年龄从十七八岁到五六十岁都有,但他们对茶文化都有兴趣。”负责人陈燚芳说,虽然茶馆前年才成立,却在茶文化培训上很有一套,“我们会向爱好者教授‘茶空间’的布置和设计,这不仅仅是喝茶品茶和茶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整个空间的美学设计,既要给人舒适的感觉,又要最大程度地体现‘茶’这个精髓。”
“我认为未来中国茶馆的发展,必然要靠特色取胜,既突出地域文化,又强调时代精神。下一步的浙江茶馆业,势必会突破茶这个物质本身,成为容量无限的茶休闲配套产业。”朱家骥对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