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政府+保险+银行”风险共担模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1-29 07:48   

200万元撬动1个亿,政府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

“我们是典型的轻资产企业,办公楼的房子是租的,车是个人的,公司的资产只有是软件专利著作权,要想向银行贷款,太难了。”说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封宁频频皱眉。

事实上,在浙江还有上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主与封宁有着同样的困扰。

“我们在调研时经常听到很多科技企业老板说同样的话,借我需要的钱,我就可以获取巨大的财富。”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说,

毫无疑问,如果将科技创新比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发动机,金融则是助推企业各个阶段发展的燃料。可是,融资渠道少、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一直桎梏着这些企业的蝶变。

去哪里找钱?同时,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又该如何协同金融,起舞弄产业?这两个问题成了科技型企业,尤其是轻资产的中小企业,破茧而出的关键。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科技厅正式启动2014年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保证保险(放心保)工作。这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抵押,有政府和保险公司担保,即可向银行贷款。

让有能力的科技企业不缺钱

现有的融资渠道,往往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陷入“有能力却没钱”的尴尬境遇。

以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以GIS产品研发和土地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我看来,软件著作权比房产、车辆值钱,但是以此向银行融资却得不到认可。”封宁认为,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其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面前。

邱飞章坦言,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预计201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3.7万亿元以上,“要继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浙江主政者的共同思路。据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性省份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2017年,培育2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给予支持。

浙江省科技厅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5家银行和中国人保、中国太保2家保险公司签约,5家银行准备了5亿-10亿资金预供浙江200-500家企业贷款。

200万元撬动1亿元资金

邱飞章说,这个全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是一个科技保险产品,业务核心是科技企业购买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同时政府拿出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通过“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使无担保、无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具体操作中,浙江政府安排财政经费8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银行利息和保费补助,600万元用于风险池,银行承诺安排1亿元。单笔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利率最高不超过当期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1倍,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一旦发生风险,财政承担30%的企业贷款损失,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贷款损失分担比例由双方协商决定,一般保险公司分担50%,银行分担20%。

也就是说,如果不发生借贷风险,200万元财政资金将撬动1亿元的银行贷款。

邱飞章说,这样的做法放大了财政资金的效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融资费用,而且从以往的给贷款转变到给政策,还可以有效解决科技经费使用中的公平性问题。

当然,对于贷款对象,借款企业必须是经市县科技部门推荐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根据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浙江省在2012年11月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截至2013年10月上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共向113家企业发放贷款2.76亿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长灿 通讯员 江英华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