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刀鱼,身价差近百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06-17 08:33   

梁津铭/制图

钱塘江刀鱼,长江刀鱼的“屌丝”远亲

家住杭州滨江钱江湾花园的郑先生喜欢到钱塘江边逛逛,那里经常有人叫卖刚捕捞上来的钱塘江鲜。端午假期这几天,他每天看到很多贩子在叫卖新鲜刀鱼,价格论个头大小卖,个头小的只要10元一斤,个头大点的每斤60~80元。

郑先生有点纳闷,印象中,长江野生刀鱼非常珍贵,是餐桌上的奢侈品,和鲥鱼、河豚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动辄几千元一斤,贵比野生大黄鱼,怎么卖出平民价?

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采访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副调研员刘定康。他一语点破,原来此刀鱼(钱塘江的)非彼刀鱼(长江的),虽然外形相似,同属鲚(音同“季”)科,但身价相差近百倍。

远房表亲

两“兄弟”身价悬殊

这几天,钱塘江边的临时渔市还是挺热闹的,以往罕见的刀鱼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都是刚捕捞上来的,鲜着呢。”一个渔贩子吆喝着,这些刀鱼按照个头大小被摆放在不同的塑料盆里,特殊的外形倒抓人眼球:体形狭长侧薄,颇似一把尖刀,通体银白色。

它们个头不大,小的一指长,大的不过20厘米。价格最便宜的10元一斤,最贵的90元。渔贩子说,刀鱼一触网就死,市场上卖的绝对都是野生的,价格也高。杭州几个农贸市场也有从他这里进的货。

“这其实是凤鲚。”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副调研员刘定康说,而正宗的长江刀鱼学名刀鲚(也叫凤尾鱼),两个同属鲚科,因为外形都像把裁纸刀,俗称刀鱼也没错。

“凤鲚和刀鲚品种是一样的,同属鲚科,只是因水流、水质、生长环境的不同,会在形体上有些差别。”刘定康告诉记者。

凤鲚平时生活在淡水里,每年端午节前后,成熟的个体会成群沿江而下到出海口产卵,然后鱼苗游回淡水生长,属淡水鱼。

刀鲚恰恰相反,它们平时生活在海里。他们的产卵期比凤鲚迟一个月,每年七八月份,成熟的个体成群由海溯江而上,到干流浅水弯道、流速较缓的地区产卵,然后游回海里生长,属海水鱼。

对于老百姓来说,要分辨出它们,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个头不一样。

刀鲚个头稍大,成熟的在七八两左右,宽度七八厘米,最大长度30厘米左右

相比之下,凤鲚是个缩小版,个头一般二两不到,宽度两厘米,长度15厘米左右,最长不超过20厘米。一斤一般有六七条。

还有一个细微的差别,看体色,刀鲚的体色比较鲜艳;而凤鲚体色相对白。

正宗刀鱼

钱塘江近乎绝迹

除了外形特殊,高昂的价格也是刀鱼的一个标签。

同称刀鱼,刀鲚和凤鲚价格相差非常悬殊,长江刀鱼2012年最高价位每斤8千元,普通消费者望其项背。

为什么那么贵,是不是营养价值奇高?

“其实未必。”刘定康介绍说,就口感而言,凤鲚和刀鲚差别并不大,肉多刺嫩,兼有微香。和其他鱼类相比,刀鱼含水量含脂量高,蛋白质含量并不高。

“最大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刘定康分析,目前刀鱼还不能人工养殖,都是野生的。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价格就直线上升。相比之下,凤鲚因为可生长的淡水环境多,捕捞的数量也大。

和长江相比,钱塘江为什么出不了正宗刀鱼?

刘定康说,历史上,钱塘江也有过刀鲚,但是现在已经绝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塘江上游建大坝,改变了水流、水温和产卵场地,导致刀鱼无法顺利洄游繁殖。久而久之,刀鲚也就绝迹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罗凰凤 通讯员 张金华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