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我和夫人来到诸葛亮故居——湖北襄阳古隆中。在景区内见到一块近二米高的石碑,镌刻着“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557—581)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的文字。碑为谭其骧一九九〇年三月题。 谭其骧是浙江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要将他的题字立在古隆中?由此,引发了我寻根问底的好奇心。我在景区书房买到了《隆中志》和《历代名人与隆中》两本书。回杭后,又作了一些粗浅的考查。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躬耕的“南阳”,究竟是在河南南阳之卧龙岗,还是湖北襄阳之古隆中?“襄阳”“南阳”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清代咸丰年间的南阳知县顾嘉蘅(1813—1871),进士出身,也是位诗词楹联的高手。他到任南阳后,对“襄阳”“南阳”之争非常关注,想来想去,写下“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这真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言下之意,不要再为哪里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居而争论。 但世上的事,总是想搞个清楚,弄个明白的。20世纪80年代,诸葛亮躬耕之居到底是襄阳还是南阳,又产生纷争。国家有关部门也相当重视,自1986年至1990年召开了多次专家学者论证会。1990年3月15日,著名历史地理专家谭其骧等16人参加诸葛亮躬耕之地的学术论证会。会上,谭其骧以历代史籍记载及南阳、襄阳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认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今天的襄阳古隆中。 正因为这次论证会,确定了襄阳隆中为诸葛亮躬耕故居地;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纪念地。 于是,相关部门请谭其骧题字并镌刻成碑。 谭其骧为什么这么有权威?为何是他一纸可定诸葛亮躬耕之地呢? 二十多年前,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送我一本《求是英才传》,其中就有关于谭其骧的记叙。谭其骧(1911—1992),浙江嘉兴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40年春,任浙江大学史地系副教授、教授,1946年随校回杭州。1950年因院系调整,转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从1959年起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总编辑。谭其骧是我国研究史地方面的权威专家。 我又向研究浙江大学校史的周黔生先生请教,进一步了解谭其骧的故事。周黔生告诉我:谭其骧1946年回杭州后,住在刀茅巷建德村,潜心研究杭州的城市发展历史,完成专著《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书中记录了2000多年来的杭州发展情况。 1988年4月,杭州史学界的前辈们编撰出版了一套《杭州历史丛书》,并专门请谭其骧先生为《丛书》作序。谭其骧写道:“我从龆龀至弱冠,每年必到杭州一二次;中岁又以浙人任教旧浙大十年,居杭凡四年。自问对杭州的感情可能不亚于杭州人,因而不敢,也不愿推辞这一雅命。”读来可感受到其对杭州的深厚情感。 令我更为敬佩的是谭其骧先生的治学精神。1987年1月,在浙江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前夕,他欣然题字:“治学为求真,别无他求,得真必有用,违真终无用。为学贵在虚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由此,我也终于了解到为什么谭其骧能一纸定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