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我和同学都收到是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返校展的作品征集邀请,有同学担心地说:“画画啊,总是画的时候激情四射,画完以后又觉得上不了台面了。”策展组的同学鼓励她:“可这不就是艺术的常态吗?如果我们要办一个返校展,回附中展示些什么,‘常态’不正是最好的表达么?”
“常态”于我们而言究竟是什么?对艺术,我们自由而随性,散漫却共鸣。也许这个聚集了三个年级的返校展是个回答,遥遥回应着我们各级附中人的艺术回响。 国美附中返校展作为附中经典展览系列之一,是附中人每年不可或缺的传统项目,是一次附中毕业生的“返乡”。本次展览主题名称为“小小”。“小小”虽小,却多样。每一个小小的我们性格迥异、风格不一,但正是这样的我们汇聚在一起,才成了附中的画像。 因为“小小”,想到好多往事——第一次来到转塘的学校报到,顺着长长的山坡,踏着满地树影走进附中。小小的山头,小小的教学楼,小小的画室,小小的我们。三年过去,小小的我们循着附中的小山坡走下山去,走向国美、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艺术院校、走向属于自己的艺术和人生路。 “也许你们现在不会相信,但下乡一定会成为你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经历。”每一届附中人从不缺席的下乡篝火晚会和相约早起爬上房顶窥见日出的一幕,随着“小小”的重聚,也重新映入我们永远热忱取景的眼睛,再次定格。 曾经,我们戏言从附中毕业是“走出大山”,直到真正离开后才发现,竟一如当年走出下乡的桃花源。湖山的诗性,家园的根性,那山坡的春秋晨昏,刻在心中,便成为永远的召唤。 当我在电脑前,收到往日同学发来的各式“小”字,从屏幕里瞧见的是一张张鲜活生动的脸,连带着那小小教学楼里的一幕幕回忆。最后,所有的“小”字汇聚成两个巨大的“小小”,以酷似水墨皴擦点铎的效果,呈现在三米多的展板上,这是“小小”的重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