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半是仙源半是城
2023-11-14 16:10:51杭州网

“四围山色九曲溪,半是仙源半是城”, 在萧山最南端,距萧山城区约32公里处,有一个毗邻诸暨次坞、富阳章村的古村镇,它的名字叫楼塔。据楼氏族谱记载,楼塔早先的名字叫楼村、楼家村,清代时叫楼家庄。又有一个俗名叫楼家埭,因萧山方言中的“埭”音近“塔”,遂名楼家塔。

楼家塔的山,是龙门山支脉与会稽山余脉围成的诸山丘;而它的水,则是发源于富阳常绿,最后汇入浦阳江支脉永兴河的一条长约18千米的楼塔溪。这山环水绕、风光旖旎的美丽宜居之地,古称仙岩,传说因东晋名士许询在此隐居,修道炼丹,羽化成仙而得名。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楼家塔古称长山乡,是萧山最早的建制乡之一。民国《萧山县志稿》载:“长山乡在县西南隅(旧长山乡包括大同、河上二乡),以长山而得名。长山横亘三都,一名大山。其南之最高者名镜台山,一名白石山,又名笔架山。岩曰元度岩(元度即玄度),晋征士高阳许询幽居之所也。洞曰仙人洞,岩洞出云,草木皆香,可以疗疾,又曰百药山。”

许询,字玄度,会稽内史许皈次子,东晋时期著名的清谈家、高士和玄言诗代表诗人。因为出身世家大族,且才华卓著,与他交往的朋友,也都是一等一人物,比如被誉为“江左风流第一”的政治家谢安、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孙绰、高僧支遁等,甚至连当时的简文帝,也尊他为上宾,常邀他彻夜清谈。此外,作为王羲之挚友的他,还是兰亭雅集、曲水流觞的四十一人之一。

《世说新语·栖逸》记载:“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许曰:筐篚苞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许询的言下之意是,他只是顺从内心弃绝了名利,并不一定非得去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许询在百药山的山腰上有了一幢房子,于是他每天就这么逍遥自在地纵情于山水间,要么在仙人潭垂钓,要么在山中访石听泉,在高岗上坐看云起,要么弹琴长啸,吃吃五石散,要么兴之所至,去访王羲之、支遁等好友,与他们谈玄论道。这样的生活,想想神仙也不过如此。

后人将百药山对面的大山岩称为仙岩,将他居住过的山洞,叫作仙人洞,将他在溪边垂钓处的悬石,叫作仙人石。而仙岩,就成了楼家塔村充满诗意的前世。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南下探望老父之际,专程来到仙岩,将与许询有关的景点走了一遍,并赋诗一首:“崔嵬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传说后世有人将王勃此诗刻在仙人石下,“水涸石露,乃见其迹”,但由于年深日久,加上仙人潭在20世纪70年代被填了,便无从考证。

王勃之后,一代山水田园派诗宗孟浩然也曾到过仙岩的镜台峰下,访仙人洞,观玄度岩、仙人潭,并夜宿在重兴寺的僧人房内,写下《宿立公房》,有佳句“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时间到了咸通三年(862年),与李商隐齐名的晚唐诗人温庭筠也专程来仙岩凭吊许询留下的遗迹,并留下了一首《萧山庙》。

清风依旧向溪滨

州口溪,为楼塔镇人的母亲河,全长16.11千米,流域面积32.14平方千米,本地人习惯称之为“栖(溪)滩”。流过楼塔镇的州口溪因为与许询的邂逅,成为了萧山境内一条声如天籁的文脉之溪,它也见证了吴越王钱镠成就千秋伟业的一段辉煌历史。

史料记载,钱镠在仙岩一带打败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后,曾在岩坞口的山岗上设立大本营,休整军队,并召开了祝捷庆典,因见此地山形水势如虎踞龙盘,加之地扼两浙要冲,便起了在此筑城设州的念头。“继以地类沙积,恐不堪万年基”, 便在山石壁上以斧验石,连劈了十八斧头,发现岩石脆软,就放弃了建州府的打算,转而决定让镇遏使徐鸿与他的外甥、副镇遏使楼晋在此屯兵驻守,这就是仙岩楼氏肇基发族的缘起,建州虽未成,而州口的名字却由此而来。

楼晋十分敬重钱镠,当年他在此屯兵时,将这座曾留下钱镠斧迹的山,叫作钱山,而山下的溪则叫钱溪。

楼氏始祖楼晋一家当年在州口选址定居,除了出于遵从钱镠的派遣在此镇守外,还因为州口确实宜居。据《仙岩楼氏宗谱》记载:公与徐公(徐鸿)并喜兹地山深水远,虽蓁莽之中,而有郁葱之气,抚镇类数载,由黄岭迁至本宅。彼时山环水绕的楼家塔村一带,是一片便于筑居与耕作的广阔溪滩,而水面逐渐开阔的州口溪,则为楼氏先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水源和生活的便利。

旧时流过楼家塔村的州口溪是喧闹的,有村里的妇女洗衣服敲拔子的声音,有群鸭扑进溪中的嘎嘎欢叫,有在溪边吃草的老牛的低哞,有舂米和做土纸原料的水碓发出的吱嘎声响,有放竹排去义桥渔浦渡的楼家塔男人在溪水上回荡着的爽朗话语声和笑声。

自源头流入水渠的水绕楼家塔村一圈后,汇聚至一口方塘,成为农田的灌溉用水,最后汇入洲口溪。这种水系设计的精致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楼塔先人的智慧,也体现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观。

老底子的楼家塔村里除了发达的水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古井。而现存的古井中,有一口最有故事,它就是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嫁妆井”。

“嫁妆井”位于老街上一座叫“石扶梯”的老墙门内,是诸暨义安乡三塘的蒋员外(名吉人)给女儿的一份嫁妆。1733年,楼家塔20岁的小伙子楼日孝即将和蒋吉人的独生女儿结婚,婚前,蒋吉人特地到楼家塔来“看人家”,对楼日孝家新建的宅院石扶梯台门很满意,只是觉得宅院离水井较远,打水不便。宴席间,蒋吉人向准亲家楼允文询问为何不在自己家院子里挖一口井,楼允文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事后经了解,楼家因刚建新宅,且要再筹资准备彩礼、置办婚宴,家业虽大,但资金一时也周转不过来,挖井的事只得暂时搁置。于是,蒋吉人主动提出挖井由他出资包揽,作为女儿的一件嫁妆,就这样,“嫁妆井”在婚礼前由蒋吉人派诸暨工匠挖设完竣。

近三百年过去了,“嫁妆井”内的井水依旧清甜甘冽,至今仍被楼氏后人饮用。

州口溪上有一座很有故事的老桥,它就是已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州口桥。桥为四墩五孔折边石梁桥,全长47.9米,宽3.5米,高5.7米,孔呈五边形,为并列分节法砌筑,墩设分水尖以减小山洪对桥的冲力,两边设仰覆莲及狮子望柱栏板。

州口桥是古时连接越州(萧、绍地区)与睦州(建德、淳安等地)的交通咽喉,也是楼家塔村人出入的门户。州口桥上曾走出过很多优秀的楼氏后人,比如楼塔的女儿楼曼文。当年,她就是经过这座桥走进那一段风起云涌的烽火岁月,从楼塔到杭州,从杭州到上海,从一个追求真理的进步学生到特殊战线上的女英雄,为了信念中的美好彼岸,生死无惧,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孜孜为医惠天下

历史上楼家塔楼氏先人非常重视教育。据宗谱文献记载,楼家塔最早的学堂,是由楼氏始祖楼晋(彦孚公)设立的“仙岩书院”,当时的授课老师是时为镇遏使的徐鸿从老家金华请来的名师徐太冲。此时战争频繁,仙岩书院可以说是一所战时学校,不仅教四书五经,还教骑马射箭。“登(唐)天佑甲子越州武举第一”的楼士器就曾在这里读书。

几代熏陶,才俊辈出,寿高公的长子齐贤是楼家塔历史上最有才气的人,诗文冠于浙东,而他的孙子辈里,出了一位“德尚儒而术近仙”的明代大医家,人称“神仙太公”的全善公楼英。

楼英是楼晋的十五代孙,生于1332年。他的曾祖是一代名医楼文隽,而在他的父兄辈中,医学氛围也颇为浓厚,楼英的表兄戴思恭的医术就甚为精湛,远近闻名。楼英小时候,除了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之外,还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周易》和《黄帝内经》,13岁那年,楼英母亲生病,经戴思恭医治而愈,楼英从此萌发了行医济世的念头,便经常向戴思恭请教医术,尽得其学。

到20岁左右,在楼塔本地,楼英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了,上门求诊者日不暇给。而楼英给人治病,往往只考虑怎样把病治好,对金钱利益却不看重。此外他还有一个“每病必录”的习惯,将每次对病人的施诊心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大量医案,这不仅令他的医术更为精进,也为他后来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厚的资料。由于“济活者众”“药到病除”“每投必验”,加上医德高尚,楼英深受周围老百姓的爱戴,而楼氏后人,则尊敬地称他为“神仙太公”。

从楼英生平记略中可以看出,楼英学习医术,是为了实现“惠天下”的情怀抱负。当年他曾对儿子宗望说过,“世人得到一个秘方,往往秘而不宣,是为子孙考虑生路,我则相反,是要有惠于天下”。受“惠天下”思想的驱动,楼英在他三十一岁的时候,便一边设馆授徒,一边搜集前人资料,开始编纂《医学纲目》。这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召他去看过病。等朱元璋病愈后,想留他在太医院任职,他也没有一点动心,以年老多病为由谢辞,回到家乡,回到祖上所建的排翠楼继续潜心著书。

“闭户著书多岁月,挥毫落纸似云烟”,《医学纲目》成书前后历时35年,是一部集明代以前医学典籍精华之大成的鸿篇巨著,将它称为“传统医学的圭臬”也不为过。全书120余万字,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部,各部卷数不一,总40卷。

《医学纲目》成书后,世人争相传抄。自明嘉靖年间刻版印刷后,流布全国成为医家必备案头书,对后世中医药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最大的受益者为李时珍,李时珍在他34岁(1551年)那年开始编纂《本草纲目》,历时30年,“阅书八百余家”,其中《医学纲目》是他的重要参考书,文中大量出现“引自楼英《医学纲目》”的注脚。

明建文三年(1401年),楼英逝世,享年70岁,安葬在楼家塔村西北尚坞山麓一处叫“翻倒药瓶”的山坡上。一年后翰林学士、奉仪大夫王景为楼英墓撰写了墓铭,明永乐戊戌(1418年),翰林修撰承务郎陈循为楼英墓写了墓铭跋。楼英墓历代修葺,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萧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1月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14年楼英墓扩建成“楼英陵园”,园内草木芳菲,门楼、景亭、长廊、水池错落有致,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题写了园名。

在楼塔有一处楼英祠堂,原名务本堂,又称下祠堂,始建于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年),是仙岩楼氏东派的祖庙。而今的祠堂建于1903年,1918年下祠内部进行装修,除设厢房看楼之外,还建了供楼英像的龛阁,供人瞻拜。楼英墓与楼英祠堂,是楼氏后人祭祀楼英的主要场所,此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和十一月十九以及楼英的生辰、卒期,楼家后人都会自发前来举行祭祀活动,2015年,“楼英祭”被列入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弃三顿餐,不舍细十番

走进千年古村楼家塔村,走过它的一溪一桥、一街一井、一祠一宅、一草一木,总有一种隐隐约约的丝竹管弦之音轻覆耳膜,这是在岁月尘烟中一路从容走来的楼家塔,谱写在山光水色、房舍田野以及人心人情中的悠扬乐曲,它代表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文化精神。没错,它就是已在楼家塔的土地上飘荡了六百多年的“楼塔细十番”。

楼塔细十番,是十番音乐中的一种,演奏以纯丝竹为主,演奏人数以十几人为最佳,音乐结构多为“单主题变奏”,反复演奏却番番有变化,层层递进,给人以细腻雅致的听觉享受,故楼塔细十番又称“文十番”。其乐器多采用笙、二胡、琵琶、三弦等优雅民族乐器,最为特别的是楼塔细十番的独有乐器十番鼓。

历史上的楼塔细十番,是楼塔人心目中的神圣之音, 除了庆祝传统节日及庙会族庆外,从不在祭祀鬼神的场合演奏,也不在婚嫁、丧事和庆寿的场合演奏,所以它的演奏基本与利益无关。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为了让演奏的队伍得到经济上的保障,楼家塔人专门设立了“十番田”的义田,将义田的所获及收入全部用于支持楼塔细十番的开支。

曲牌《望妆台》,尽情展示了大禹治水成功后山河壮丽、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美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曲牌《一条枪》,集中描绘了声势浩大、热火朝天的治水场面,曲调浑厚稳健、节奏高亢有力,体现了千万民众齐心合力搬抬石板,与水患相搏的气势,充分展现了套曲“热场冷处”“武场文奏”的艺术特色。而《八板》曲牌则一团喜气,节奏明快,轻松热烈,表现了老百姓为庆祝禹王治水成功而载歌载舞、彻夜欢庆的热闹场景,因浓重的欢乐、明亮的色彩,特别受人喜爱。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楼家塔人曾把上述三个老曲牌名改为《望庄田》《百畈》《一条溪》,让音乐的想象更贴合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其田园气息显得更加浓厚。

楼塔细十番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若是逢年过节听不到细十番的乐曲,楼塔人就好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这样说来,“细十番”,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曲,也不仅是一种从容笃定的人生态度,更是强韧的楼塔文化精神的象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许志华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中国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杭州位列第
杭州一义警入职不足一个月就获见义勇为奖
生活不易 我们互相治愈 大的帮不了 至
车辆排放多是因为习惯不好?浙大成果为交通
“临风雅韵”——“宋韵里的临平”文化传播
双11重塑消费体验!平台百亿补贴订单量同
首次购房补贴15万元 桐庐推“十条新政
厦门好心公交司机因救助生病乘客被开除?谣
网友吐槽政务大厅全天工作6小时 官方发布
大约每8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防治糖尿

杭州影像


西湖烟波

暖阳好运动

入画

突然爆火!杭州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