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吃柿子的季节。柿子味道甜美可口,口感柔软细腻,更兼营养丰富,因而备受人们喜爱。《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或许也爱吃柿子。 柿子种类繁多,在《西游记》里,最甜的柿子,大概是花果山的“四瓣黄皮大柿子”。“四瓣黄皮”,形状似圆似方,好像拥有四个花瓣。吴承恩特意用“大柿子”来形容这一类柿子的饱满,想想就很甜。 在无底洞所在的陷空山中,各种果子随山可见,其中也有柿子。金鼻白毛老鼠精掳走了唐僧,并为其摆设了一桌宴席,席上必定少不了柿子。只是比之花果山的黄皮大柿子,估计相差甚远。 《西游记》里,人们最喜欢的吃柿子方式,大抵是将柿子制作成柿饼食用。在比丘国,师徒一行降了白鹿精、灭了狐妖,国王大开东阁,安排素宴,只见那席前“般般盛”的果品中,“枣儿柿饼味甘甜”。有些生柿子吃起来甜里会有一点点生涩,我想,也许是甜蜜需要酝酿。而柿饼,就是在红彤彤的柿子中多了光阴流转。 在《西游记》中,柿子产量最大的地方,是在驼罗庄以西的七绝山。七绝山地阔人稀,山上长满柿子树,有一条红鳞大蟒。这条蟒蛇精常来驼罗庄吃人害命,所以,七绝山上的柿子,也无人采摘。每年柿子成熟之际,那七绝山上的熟烂柿子,便落在路上,将山上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加上雨露雪霜,经霉过夏,那条夹石胡同,最终变得一路污秽。并因而获得了一个外号——“稀柿衕”。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衕”通“街”,那是一条稀柿街,普通人根本无法通过。每当西风刮来,烂柿子的恶臭味还跟随着西风飘进庄来,奇臭无比。 为了除掉蟒蛇精,孙悟空请驼罗庄的村民们准备一些米饭、馒头,让猪八戒吃了个饱,八戒变作一头大猪,一路拱开这些烂柿子。几天工夫,七绝山便被八戒拱开了一条大路,正所谓“千年稀柿今朝净,七绝胡同此日开”。 七绝山为何被叫作“七绝山”呢?唐僧曾问驼罗庄的老者,“何为七绝?”老者回答道:“古云柿树有七绝:一益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枝叶肥大,故名七绝山。”其实,此处的“七绝”也被称为“七德”。在我国众多古籍中,都曾记载过柿子的“七德”:一是寿命长;二是树荫多;三是没鸟窝;四是不遭虫害;五是结霜后的柿叶可供赏玩;六是柿果好吃;七是落叶肥大。 从《西游记》里的柿子来看,柿子并算不上什么稀罕的果子,这也是古代柿子在水果市场中的地位的真实体现。柿子原产我国,因此颇为易得。宋代的司马光曾经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写过一篇家训,名为《训俭示康》,其中提到,自己父亲曾经担任群牧司(注: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判官,那时,每当有客人来家中做客时,他招待时“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吃柿子,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象征,这说明,在宋代,柿子是常见的一种水果。 虽然不贵,可柿子却也是能上得了大场面的佳果。柿子颜色好看,而且寓意吉祥,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田汝成曾在志书中记载当时杭州的新年礼俗,在正月初一,人们会将柏枝插在柿饼上,然后放于橘子之上,“谓之百事大吉”。 因此,唐太宗也会在国宴上安排柿饼为唐僧师徒接风洗尘。正如现在,人们仍流行过年时吃柿子,恭祝“柿柿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