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里的人情味 | 衣禾 (浙江萧山人,金石爱好者) 北入单于万里疆,五千兵败滞穷荒。 英雄不伏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唐人胡曾的《咏史诗·李陵台》诗,刻画在这枚瓷片上。这应该是一只瓷枕面上的小碎片。 我对李陵是很崇拜的。我看《汉书》的时候还很小,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后来我的朋友甘先生说很期待和我一起去追寻李陵的遗迹,我们也确实那么做了,一起到了居延古城。 宋代瓷枕很高且很硬,所谓“高枕无忧”。上面刻画莲花啊鸳鸯啊都比较常见,看起来漂亮,寓意还都吉祥。但这片当阳峪窑(注:宋代北方地区著名民间瓷窑)绿釉瓷上却刻画了这首七绝诗,宋人是怎么想的呢? 诗人胡曾在唐代有大名,但不是我们普通人所熟悉的唐代诗人。而我所见过的当阳峪窑瓷枕上,胡曾的诗还不止这一首,这难道不奇怪吗? 宋人这样做很有意思。这首诗并不关风月,也不是吉祥语,更算不了流行语。而李陵在宋以后的戏文中,出现频率不低。在瓷器上出现唐人写他的诗,是偶然又似乎是注定的事情——总还是有人记得他。这片瓷枕残片的价值就是李陵。 珍贵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在于人的感动。过几百年谁还能记得你?倘使将来有人为你感动,子孙也好,别人也好,真不枉此生。 说说李陵吧。“北入单于万里疆”,汉武帝在很早之前就很欣赏他,让他带八百骑深入匈奴达两千余里,回来拜为都骑尉,才有了后来的五千荆楚勇士。“更筑高台望故乡”,李陵兵败,但还是有四百多人活着突围到边塞。而俄罗斯曾在考古中发掘到一批汉字瓦片,并在更细致的挖掘中发现了一座汉式风格的大殿,推论与李陵有关。虽然有点牵强,但说明匈奴境内是可能有汉式高台建筑的,并非只是游牧而已。李陵也可能曾经在匈奴境内居住过这种类型的建筑。 汉书中写李陵,有 “一日五十万矢皆尽” 一句。这句子并不好理解。旧注有“一日通百”(古文是从上往下读,“一日”两字可以作“百”字来用),这样就是“一百五十万箭用尽”。我们估计李陵带的弓弩手最多有二三千人,在冷兵器时代,几千弓弩携带百万级别的箭枝,面对匈奴几万骑兵的围攻,还能有几百人逃出来,这几乎是战争奇迹了。 司马迁说得很清楚,他和李陵一点也不熟,但觉得李陵是国士,有什么好处都给了部下,自己不图名利,所以才为他说话。但汉武帝很生气,结果是李陵家族被杀尽,司马迁宫刑。《史记》上李陵的内容没有《汉书》多,应该是删减的问题吧。宋代人对于忠奸应该很在意,因为宋人一直在和北面打仗,宋人看李陵是正面和积极的,唐人胡曾最有名的是咏史诗,咏史是为讽今,是为宋代的忠将说话。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另一片当阳峪绿釉瓷枕片,上面残刻“苏武,居延”等字,可以确定的也是胡曾的诗: 《咏史诗·居延》: 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