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家报
2021-06-04 09:59:16杭州网


“我坚信文字的力量和纸质的魅力。因为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是一部袖珍的当代史,家报记录的虽然是一个家庭的记忆碎片,但同时它能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吉光片羽,原汁原味地反映社会的变迁”

1,在我的眼里,10月18日总归是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上世纪1981年的这一天,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巧的是十年后的10月18日,我们家又遇到了一桩好事。一年多前四处托关系安装电话的申请,终于有了着落。这一天,电信局的师傅要上门来接话线,开通电话了。

一大早,我就像当年迎新娘子一样,早早下楼等候师傅的到来,抢着帮他们背电话线,拿工具。两个师傅忙着打孔接线,不到半小时电话就开通了。那时候,各行各业都在抓“吃卡拿要”不正之风。我至今还记得,我想塞一包香烟给师傅表示谢意,可一直追到楼下也没有成功。

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了一篇小短文,全文如下:“ 10月18日,本家庭终于盼到了杭州市电信局话机安装师傅的大驾光临。上午九点半,一年零四个月前申请登记的住宅电话安装完毕,并立即开通。新装电话号码为:647325,可用‘螺蛳吃,赛二胡’的拉郞配式谐音记忆。”

这篇小稿件后来刊登在了一张小报纸上,那是我们自己家里创办的家庭小报。

“为有限的空间增添情趣,为温馨的乐屋添砖加瓦,为小小的世界锦上添花”。家报创刊词虽然短小,但说出了我们办这份小报的心声。1990年10月,一张宽9厘米,高13.5厘米的小家报诞生了。家报刊登的全是家里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的芝麻小事,当然也有喜事乐事,比如“我家庭本月乔迁新居”“千里迢迢游京城 合家同登天安门”,又比如“儿子拿出压岁钱向希望工程捐款”“小妹喜得贵子”等内容。如今“乐屋装上了顺风耳”,家里出了这么喜庆的新闻,理所当然地成了这期家报的头条新闻。

2,斗转星移,一晃25年,物是人非,家报犹在。

2016年11月初的一天,老婆和我商量,想去电信局把家里的那只座机撤掉,因为一家人已基本不用它打电话了。我想想也是,但一想到当年装电话的情景,还真有点舍不得。

为了纪念这只座机的光荣退役,我又写了一则“乐屋座机告退”的新闻,字里行间充满着不舍:“在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这只跟随我们乔迁了两次的电话座机已成了摆设,平时除了偶有骚扰电话打进来外,使用率几乎为零,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经全家人一致意见:那只使用了25年的电话座机将在月底撤机告退。”

这一前一后时隔25年的“连续报道”,说的是一只电话座机的“前世今生”,但见证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电信事业的发展,还有我们家庭的生活变迁。

1992年,家里接连发生了三起自行车失窃事件。这年3月,购买才20多天的一辆“凤凰”女式自行车,在省中院对面车棚再度被偷,此前一个月,另一辆女式“凤凰”车也在原地遭窃,连同去年底被小偷顺手“牵走”的“飞花”自行车,半年不到,家里已连失三“马”,损失惨重。所幸,两“凤凰”圴在市保险公司投了保,前车赔偿了73元,后车按95折理赔。经历了这场偷车风波,家报以“凤凰一去不复返 我家庭连失三‘马’”为题,对自行车失窃的遭遇作了报道。

其实,当年自行车被偷的事,在杭州城里根本不是新闻,几乎每家每户都经历过,这是一段令杭州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随着生活条件逐年变好,家里的自行车换成了电瓶车,还买了小汽车。出行的工具已不局限于自行车,但它又是人们绿色出行最好的交通工具。有一天,我骑行在满街都是扫码单车的马路上,突然想到了当年家报上的那篇连失三“马”的旧闻,一种冲动油然而生,回家后我一口气写了一篇“当年连失三马 如今满街扫码 杭城偷车时代结束 家报见证历史变迁”的稿子,刊登在新一期家报上,让连失三“马”的旧闻翻了新篇。

3,办家庭小报,写每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家人和亲朋好友表达生活的态度。家庭生活,事无巨细,菜园播种、祭祖上坟、二胎出世,毛脚上门,小孩掉乳牙了,媳妇去进修了,家报都要一一作报道。

家报有个“往事悠悠”的栏目,专门刊登回忆文章。我看到如今年轻人结婚排场,便在家报上作文回忆自己当年收到的新婚礼物,或丝绸被单一条,或5元10元随礼。有个朋友当年从地摊上买来零件,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立式电扇送到新房。印象中,那几年的夏天,全靠这台电扇“摇头晃脑”驱暑气,至今不忘。还有个朋友知道我喜欢摄影,新婚礼物竟然是一盒照相放大纸。后来,这盒放大纸全都变成了儿子婴童时代的照片,弥足珍贵。多少年后,照片泛黄,回味无穷。“人情簿”记录的是人情,但铭刻在我们夫妇俩心里的是亲情和友情,也是挥之不去的时代记忆。

而另一期家报上刊登楼氏三代婚宴记趣一文,披露的是祖孙三代的婚宴盛况,老父亲1947年结婚,那天办酒十桌,每桌价格为20元(旧币),每人送礼一元起步,计百人赴宴;我的婚宴在杭州酒家举办,也是十桌,每桌价格50元,礼金从五元到五十元不等;儿子的喜宴多达33桌,每桌2200元,礼金500元起步,330多位宾客赴宴。

前年六一节,孙女书瑶挂上了红领节,家报及时作了报道,并配上我和儿子当年挂红领巾的老照片作背景材料:儿子1989年6月1日挂上红领巾,我1962年国庆节成为少先队员,官至一条杠小队长。我对孙女说,时代在变,但少先队员的目标没有变,叮嘱她一定要珍惜荣誉,争取做时代好少年。

4,家报除了记载家庭新闻,趣闻乐事,我们还倡导家风的传承。开辟专栏刊登家史连载,讲述祖辈艰苦的创业史,让下一代不忘祖先。每年春节,家里的小小辈都要给太爷爷下跪拜年,这种尊老的家风,必须配有庄重的仪式感,当然也是家报的报道内容。

“人寿百年,纸寿千年”。在5G时代,也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坚持不懈办家报?我回答,我坚信文字的力量和纸质的魅力。因为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是一部袖珍的当代史,家报记录的虽然是一个家庭的记忆碎片,但同时它能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吉光片羽,原汁原味地反映社会的变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著名文化学者钱文忠曾这样评价:家报,是楼氏家族的一坛酿制多年的醇酒。办家报就是传承家风,而家风是一种积累和沉淀,一代人形不成家风,两代人也未必够,时间越长,家风越悠久。

家报是在用文字在记录着生活的油盐酱醋喜怒哀乐,它展示着家风的承载与绵延,这么说来,也是我们家留给下一代的一笔巨大的“不动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楼时伟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萧山一居民家养鳄鱼当宠物 结果宠物鳄鱼出
钱塘区建投集团启动“云上重走长征路 万里
“双千”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近5000个
杭州小升初网上报名明天开始!民办初中招生
​关于西湖西溪的红色故事这场宣讲会上都有
绍兴举办全民反诈基层行启动暨反诈宣传大使
杭州市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
女子扮小孩声音编造“妈妈自寻短见”警情被
健康码变黄无法上班,工资照常发吗?
在岗发病返家途中死亡 工伤认定起争议

杭州影像


西湖西溪的那些红色...

花潮如海

“杭州之门” “穿...

今天雨止 周末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