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永远温暖的老电影
2020-12-24 10:08:31杭州网

“好多年纪比我们都大的老电影,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那样一种过瘾,现在很难形容,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也就是在饭也不太吃得饱的日子里,突然可以吃到肉和鱼了,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肉和鱼,它迅速转化为一种营养,它成为一代人的营养”

1,网上看到黄宗英去世消息的这一天,正是杭州今年入冬后最冷的一天,周一欲雪未雪,街上冷风嗖嗖,不过中饭后我还是戴上口罩骑上自行车去淘碟了,是的淘碟,多么古老的事情,我在路上遇到熟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好像我是去赶赴一场私密的约会,虽然多半也是没有相互认出来。其实我更想独自去看一部黑白电影,走进一家老式的电影院,这部黑白电影我已经看了四十年了,但我想我会继续看下去。

是的,那些经典的黑白电影,当我们这一代在银幕上与它们相遇时,正赶上了一个时代的复苏,赶上了严冬过去之后的春光乍泄,体现在文学上则有“重放的鲜花”之说,在话剧舞台上《雷雨》和《茶馆》又跟观众重新见面了,包括戏曲的复苏。还记得《红楼梦》电影放映的那一天吗,连我这种不喜欢咿咿呀呀的也被裹挟其中学会了“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的唱词,但是且慢啊且慢,这一切都比不上电影带给我们的憧憬与冲击,《乌鸦与麻雀》,《万家灯火》,《一江春水向东流》,《家》《春》《秋》,《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这个片名可以拉得很长很长。如果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都是文艺片,仔细一想对啊,我们在看这些电影之前,看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侦察兵》《打击侵略者》,其中“向我开炝”的《英雄儿女》看了多少遍啊,每一遍看的时候还都是想开炮的,这可以算是战争题材吧,那也已经足以让我们满足了。换言之,那个时候只要有电影看,那已经是莫大的享受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我们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周璇出现了,黄宗英出现了,上官云珠出现了,王丹凤出现了,秦怡出现了,王晓棠出现了,说她们千娇百媚那可能太词穷了,说争奇斗艳也太俗气了,但这些明星真的是过目不忘又时时朝思暮想的。那时的寝室里也会讨论甚至争论谁最漂亮的问题,纯粹喜欢,无涉演技。事实上这些大多是二三十年代出生的明星,那时的年纪都可以做我们的母亲了,但是因为经历了禁锢与断裂,当我们和黄宗英们相遇时,都已经是恍如隔世了,还有包括田华,包括于蓝,包括祝希娟等明星。而与此同时,李秀明出现了,刘晓庆出现了,陈冲出现了,张瑜也出现了,正如那个时候,容志行出现了,汪嘉伟出现了,郎平也出现了,当然很快的,高仓健出现了,山口百惠出现了,阿兰德隆也出现了,所以如果要说追星,那时可真星汉灿烂,伸手就是一大把,就像梦境中的抓糖果,想抓也抓不完啊。而当我反复说“出现”这个词时,更多的意思是指“遇到”,而在这满屏星光中,黄宗英无疑是极具魅力又无可替代的那一颗。

2,女明星当然是美的化身,但美又各有特色。首先看到的是《乌鸦与麻雀》中的余小瑛,嗲声嗲气,然后是《家》中的梅表妹,瓜子脸,又有点病恹恹。那时我正在中文系就读,正好现代文学要考试,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么多作品怎么看得过来呢,于是只好去电影院里看,包括外国文学也是这样。就这样为了对付考试也得看电影呢,但是看电影又绝对不是为了对付考试。再说了,那个年代也还有所谓内部电影的说法,这是一个说起来比较复杂的话题,到了我们大学生都能看内部电影的时候,这早不是什么特权不特权的,而只不过是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之时的一种试探,比如当我初看由赵丹、黄宗英伉俪主演的《武训传》时,我真的是完全惊呆了,以前我只知道孔子,而不知道世上还有武训。赵丹所演的武训才让我明白,中国文化之所以绵绵不绝,就是由武训这样的人在传承。甚至是靠以乞讨的方式在传承。

所以那些老电影的价值,抑或说黄宗英们的价值,是把我们出生之前的那些年月像电影胶片一样地串起来了,让我们知道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已经有那么多好看的电影,有那么多的电影明星,后来我们当然知道得更多了,我们知道了阮玲玉,知道了胡蝶,知道了王人美,知道了徐来,正是这些演员和明星,串起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串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3,而八十年代出现在世人面前的黄宗英,已经是一名风格鲜明的作家,她一头银发,满面沧桑,她带我们走进了她精心构筑的《小木屋》,第一次让人知道了生态学家徐凤翔的西藏故事。如果说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让人走进了一个数学家的神秘世界,那么黄宗英的《小木屋》则是带我们走进了西藏林芝,走进了一个女科学家构筑的生态世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是在上海的《文汇月刊》上读到这篇报告文学的,我认为那是八十年代最好的几本杂志之一,刘晓庆的《我的路》也是在该杂志上连载的。也可以这么说吧,在国内掀起第一波西藏热的,让人产生诗与远方之梦想的,黄宗英的这一部《小木屋》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我问过曾经援藏的作家朋友袁明华(大元),他说当年之所以援藏去支教,包括现在痴迷于植物题材的写作,应该说多少是受了黄宗英的《小木屋》的影响,当年他还专门去寻访“小木屋”采访徐凤翔,为此还写作并发表了《遥寄小木屋》一文。

斯人已逝,音容长存,黄宗英的文字更是如植物一般生长在人心的大地上,她的文字不仅见证了时代,也写出了她那一代人的命运,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和呼喊。在中国,跨越电影和文学两界的人并不多,今天的影人出一本传记或随笔已经不算稀罕,但黄宗英的可贵是抱有作家的使命和担当,她在乍暖还寒的岁月里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也替她的先生赵丹发出了最后的声音。

4,电影人的一个好处是能在银幕上留下形象,而我们对电影人的最好的缅怀就是看他们出演的电影,可惜现在的影院似乎很少有这样的纪念场,那些经典的胶片也就躺在冷冷的片库里,所以我想到了淘碟,那至少由我自己可以做主,于是我就找到了两部黄宗英的片子,一部是《乌鸦与麻雀》,一部是《丽人行》,在家里开启了一个人的专场播放。

《乌鸦与麻雀》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丽人行》是由田汉编剧,陈鲤庭导演的,黄宗英、上官云珠、沙莉、赵丹、蓝马五大星影联袂出演,这是一个怎样的阵容呵。它讲述了三个女性在抗战期间不同的命运,其中黄宗英扮演的是进步刊物的编辑李新群,电影中有一个她骑自行车的镜头,那真是美轮美奂啊。这部上映于1949年的电影,也许在今天看来,的确是有点古老了,然而温故可以知新,这正如二十年前我在一篇关于老电影的专栏文章中写过的一段话,我想今天引用过来作为这一篇《永远温暖的老电影》的结尾或许也是合适的——

好多年纪比我们都大的老电影,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那样一种过瘾,现在很难形容,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也就是在饭也不太吃得饱的日子里,突然可以吃到肉和鱼了,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肉和鱼,它迅速转化为一种营养,它成为一代人的营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昌建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校园有爱、生活无碍” 下城区教育系统
中年男子术中心脏停跳四小时 医生重建修
“闸们”暖心一条街服务再扩展!“崇军码”
从新出发 向融用力 破浪前行!杭州市记协
最近挖破燃气管线事故激增 杭州天然气呼吁
最早元旦就可乘坐 杭州“网红”双层巴士即
从“千人工厂”到“无人工厂”,国内首家全
JM制作贩卖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漫画已被查
湖南卫视:反对收受礼物
幼教拖摔男童致下巴破裂缝8针 行政拘留1

杭州影像


庆祝太极拳申遗成功...

钱江世纪城初中加紧...

织布机里看变迁

逆风奔跑 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