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天堂”里的“世外桃源”
2019-09-20 12:04:28杭州网

在杭州西山的群岭绿坞之中,有一座颇具“出世”气质的小山村,那就是感觉离我们很远,其实却离我们很近的龙坞大清谷。没错,从直线距离来看,大清是整个龙坞茶镇11个茶乡村社中距离杭州市区最近的一个,向东只要翻过一座山岭便是梅家坞了。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出入大清必须得绕道留下或转塘,进入留泗路后,再在半道上的大岭往东南方穿越一个隧道;或在叶埠桥朝东北拐入蜿蜒在山坞中的村道,方能抵达这个深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村社区。

陈博君

❶ 上香古道的必经之路

第一次去大清村是在30年前。那年我省全面开展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我所供职的西湖区城乡建委结对的正好就是龙坞乡。按要求,工作组必须走村入户。记得去大清村的那天,我们一行三人上午从浙大路出发,在党委书记汪小媛的带领下,开着一辆小面包沿西溪路从北线进入龙坞。那时候的西溪路和留泗路,全程蜿蜒逼仄、高低起伏、坑洼不平,路况十分糟糕,等我们一路颠簸来到龙坞乡政府,接上带我们下村的乡干部,已近中午时分。我们马不停蹄继续上路,从留泗路拐进一条泥泞不堪的村道,在田野中朝一个山坳的深处进发。那弯弯曲曲的泥路越开越窄、越开越窄,一不小心,车子的前轮竟陷落到路边的水田里去了。当时我就忍不住感叹:这地方也太偏僻了吧?连车子都开不进去!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十分偏僻的地方,其实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别看这里三面环山,但是只要翻上北面那座横山大岭,就可直抵灵隐寺;而往东和往西翻过山岭,又分别是西湖乡的梅家坞和留下镇的东穆坞。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是龙坞乡、西湖乡、转塘乡和留下镇“三乡一镇”交界的“金三角”地带,龙坞“十里横山”的乡民们挑柴出山进城去卖,都要从这里经过。当地盛传的一句顺口溜“大清宝地在山弯,日日清早挑一担,一只裹袋一只篮,卖了回来赶中饭”,便是其最形象、最生动的写照。

至于大清村的辉煌历史,更是远不止此。再往上溯,几百年前这里就是“十里横山”的乡民们前往灵隐礼佛的必经古道;而梅家坞的香客们从小和山上香回来,也必得经过大清回家,因此山道上至今还留存着古时专为烧香客休憩而建的“中午凉亭”。不过,大清村的村民祖上基本是从余杭塘栖和临安、富阳大麻千家村等地迁徙过来的,所以对于这条穿越大清山岭的上香古道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就连目前居住于此的村民都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有一个关于“大清”之名的传说,倒是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这座小山村至少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大清村原名“大青”, 因青山环抱而得名。乾隆六下江南期间,曾游历于大清谷,见此地虽然山岭青葱但却久旱无雨,百姓生活非常艰难,于是提笔在大青的“青”字前加上三点水,寄托了天子受命于天、心系百姓的美好祝愿。没过多久,大清谷真的就普降甘霖,这片幽静的山林从此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百姓安居乐业。大青由此改名“大清”,以纪念乾隆皇帝对这片青山的关爱,四面八方的游人也纷纷结伴来此,寻觅那充满神奇色彩的青山秀水和圣迹仙踪。

❷ 连通全村的大清隧道

❸ 红极一时的山乡旅游

隧道开通后,昔日藏在深闺的清幽之地大清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外面世界的精彩讯息扑面而来,让世居山坞的大清人大开了眼界,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就更迫切了。

1995年春节,大清谷里又发生了一件轰动龙坞山乡的事情:已经整整60年没舞过龙灯的大清人,专门做了一条气派的大青龙,在村里一直从正月舞到了元宵。在历史上,大清的舞龙队是很有名的。1935年,这支舞龙队曾从梅家坞舞到龙井;1937年,他们又往留下方向一直舞到了东穆坞和金鱼井,可以说是舞到哪里富到哪里。但是从那之后,大清的这支龙却沉寂了整整60年,大清村也贫穷了整整60年。这一次,应洪亦对村民说:“现在要富我们自己了!”所以在村里舞完之后,还没等其他村来邀请,他们就把龙灯给烧了。

从1997年起,“旅游林业”和“观光农业”的概念逐渐兴起,喜欢读书看报的应洪亦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这些全新的发展理念后,立即产生强烈共鸣,大清村的发展思路也开始逐渐转变。如何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进一步营造适合旅游林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优美环境,成了大清人的新追求。在西湖区绿化办宋品玉主任的指导下,大清村开始积极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四旁绿化”,在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陆续种上了450株桂花、120株银杏、100多株红枫以及一大批杜鹃,整座山谷顿时变成了一座春花烂漫、秋叶迷人、丹桂飘香、美不胜收的大花园。凭借“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美丽景象,大清村于1998年跻身“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和“浙江园林示范村”行列,为发展旅游休闲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99年,大清村利用已撤销建制的大清小学旧校舍进行旅游项目招商,项目投资者跑来大清谷实地一看,当即就被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象给吸引住了,原本计划合作的一个旅游小项目,于是变成了开发建设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大项目。

这一年,大清谷打出了“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品农家茶”的口号,并且在绕城公路的路口竖起了一块醒目的广告牌——“天堂”里的“世外桃源”,广告牌上那位穿着对襟衣的老年村妇形象,至今仍令许多到过大清谷的游人记忆犹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清还是个规模极小的山村,全村只有60余户230余人。直到我们前去开展农村基本路线教育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虽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个村也还只有137户478位村民。尽管大清村的人口不多,但整个村的面积却并不小,光茶地就有450亩,而且还分得很散。大清里、宋家里和大岭三个自然村落被一座棉袄岭分隔在了两边,村民往来须得翻山越岭,大冬天走上山岭都热得要脱掉棉袄,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也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所以直到1984年龙坞撤社(公社)建乡之前,大清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从1984年起担任大清村村委会主任的应洪亦,无疑是改变这座小山村面貌的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年他还不到而立之年,年富力强,思路活跃,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上保青山,下保粮田,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并对村级经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具体是:靠近留下、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大岭片,大力引进企业;位于山坞之间、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的大清片,以种养殖业为主,茶叶、杨梅、畜禽,什么来钱搞什么。

要致富,先修路。深谙此理的应洪亦在想尽办法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着力主抓的另一件事就是修路。他决心要把村里的泥路全部修成像模像样的石粉路,他还想学习愚公劈山造路,把大岭片和大清片连通起来。没钱修路怎么办?经过与班子成员一道上山踏勘,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中形成:开办石矿、以矿养路。大清满山都是适合开矿修路的青石,有了石矿,集体经济就有了来源,村道还怕修不成?

1984年9月20日,大清石矿正式开业,这个小山村从此踏上“劈山养路,造福后代”的发展道路。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村级经济终于殷实起来了,贯穿全村并且直通叶埠桥的崭新村道也基本成形了,唯独通往大岭的道路却还遥遥无期。“劈山造路”,意味着要把整座棉袄岭对半挖开,那是多么庞大的工程啊,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把山劈开。于是刚刚兼任村支部书记不久的应洪亦决定调整思路走捷径,将劈山造路改成开挖隧道。

这个更为务实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拥护,大家自发捐款,短短几天就募集到了10.5万元的建设资金。1994年9月18日,大清隧道工程在全村人的企盼中正式开工。经过一年时间的不停开挖,一条宽4米、高4.5米,全长350米的隧道终于全线贯通,被正式命名为“青龙洞隧道”,大清村的三个自然村从此连成了一片。令人叫绝的是,隧道内还挖建了一个可供百余人开会活动的大型会议室,这种洞中会议室堪称独一无二。

大清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挖通了一条隧道,这在当时的杭城是一个不小的新闻,各大媒体几乎都有报道。但不为人知的是,隧道的开挖过程其实异常艰难,村里缺乏技术,应洪亦就想方设法找到市人防公司,请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隧道是从大岭一段开始挖的,等挖到大清这边的时候,才发现洞口竟然深埋在山脚的地底下,结果用挖掘机扒掉了十七八米的地皮,隧道出口才和村道对接上。”忆起那段往事,应洪亦仍不免有一种自豪。

为了纪念村民捐款捐工的义举,村委会在隧道口的半山腰建起了一座青龙亭,亭中安置一块石碑,正反两面分别刻上了由省政协委员田建模撰写的大青岭碑记和村民捐款的名录,记述了大清的来历以及青龙洞隧道的修建过程。

❹ 灿若星辰的文化遗迹

对于每一片特定的区域来说,其独有的历史文化都是根,是魂,是融入这片土地中的内在精神力量。富裕起来的大清人,自然也不忘寻根铸魂。散落在这片青葱山坞之中的点滴文化遗迹,于是都被一一打捞和恢复重建起来。

在大清通往留下的古山道上,有一座地势险要的飞龙亭。相传此处曾因巨石当道而路径狭窄,故每每至此,文官须下轿,武官须下马,方得前行。后山民移石辟路,修建此亭。乾隆游历大清谷时,曾亲笔为该亭题匾。民国20年,全村曾捐款重修此亭。2001年,大清村又对飞龙亭进行重建,还请著名书法家郭仲选题写了亭额。

2002年,村委会选址临近叶埠桥的大清路口,修建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乾隆雕像主题广场,成为进入大清谷的标志性景点。这座汉白玉雕像生动地再现了乾隆为大清村改名加三点水的场景。据应洪亦介绍,他们还请原杭州市作协主席薛家柱写了一篇《乾隆游大清谷》,刻在了乾隆雕像的侧面。

昔日从大清去往灵隐的那条碎石铺就的上香古道,如今也已被改建成漂亮的游步道,与西山森林公园的108公里游步道串接在了一起。古道上有一座盘龙亭,是由原先的尼姑庵改建的,2002年,村委会将盘龙亭改建成更为坚固的石亭,并请西泠印社秘书长吕国璋题了亭额。2005年,村委会又在游步道途径的另一处溪涧石桥上修起了一座清隐亭,亭额是由著名书法家蒋北耿题写的。

大清村不仅古亭多,古桥也不少。在乾隆雕像主题广场附近,有一座保善桥,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在前些年的道路整治过程中,这座古桥经重修之后被冠上了“宝善桥”之名,对此应洪亦耿耿于怀,他认为这一字之差,等于破坏了文脉的延续。另有一座寿春桥,据说也是百余年前香客所造,桥下曾挖出过“咸丰20年”的石碑,如今重修之后已更名为“环龙桥”。

大清村还有一座夏同善墓,墓址就在青龙洞隧道口的附近。夏同善是清仁和(今杭州)人,为咸丰六年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兵部右侍郎等职。其为政开明,善提谏言,有“直声振朝”之誉。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就是在他的力审下才得以昭雪。夏同善卒后,其灵柩运回大清岭安葬。2010年,夏同善墓得到修缮,同时还建起了这座夏同善纪念馆。

在如今大清社区的中心位置,过去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大清庙。这座寺庙最早据说是灵隐寺的下院,名曰杨梅庵,是灵隐寺年老寺僧退休后隐居的地方。后来随着山民的聚居,寺庙逐渐扩大成了一座占地达两亩多的四合院建筑,庙内有大殿二殿,还有戏台。可惜的是,1972年大清庙部分坍塌,之后的一场大风,更是吹倒了院内的一棵大树,最终把四合院给压塌了。1974年,大清庙被彻底拆除,原址建造了一座大礼堂。应洪亦回忆说,“当时还砍掉了院内的一株古银杏,运到木材公司换了20方木材回来。”1984年大礼堂又因年久失修,漏得一塌糊涂,被拆建成了村里的办公用房。在前几年的美丽村镇建设中,办公用房也搬离了此地。如今,大清庙的旧址上已建起了村民休闲活动中心,一株直径超过1米的银杏树,还是2007年村里花了28万元买来重新补种上去的。

❺ 休闲养老的绿野福地

为了将大清谷进一步打造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国际旅游综合体,2003年大清村又引进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公司,对景区的原有项目进行升级换代。但是随着二十一世纪休闲旅游业在全国的蓬勃兴起,各种花样翻新的休闲旅游项目在各地不断涌现,同质景区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曾经非常前卫的大清谷休闲运动项目在红火了几年之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尽管与刚开园的时候相比,大清谷的那些休闲运动项目已风光不再,但是大清谷的交通便利了、环境变美了、知名度也已打响了。这里葱茏的山林、满坡的茶园、清新的空气和静谧的环境,仍强烈地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人纷纷前来,在这片距离“天堂”最近的“世外桃源”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尤其是每年的清明前后,那四百多亩绿油油的茶园更是引来无数慕名前来品茗和购买新茶的游客。

2015年,一家更符合现代休闲度假方式的公司被引进大清谷,利用村口路边的一个垃圾场,改造出了一座极富现代感的房车基地。这个所谓的“房车基地”,其实就是一个更具个性的民宿项目。在青山脚下的一片绿野之中,除了那排整齐划一的豪华房车,还有长长的火车、高耸的火箭以及停泊在高处的飞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房车、火车,乃至飞机、火箭的内部,居然都是一个个标准客房。

变化还在无声中进行着。不知不觉中,大清谷这片“天堂里的世外桃源”,竟又完成一次新的蜕变,变成了一片休闲养老的绿野福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陈博君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鸟瞰普姆雍错...
期待!杭州园...
如此春光 那...
“迎中秋”世...
王力宏杭州“...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亲密旅行》杭州路演 沙溢首当导演谈转型
6项公安交管改革新措施正式推行
杭州公布2018年度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
2019城市文博会联盟正式成立 力求打造
走近杭州“枪王之王”窥探反恐一线特警尖兵
传承“枫桥经验” 杭州这个派出所不愧为创
文创者,创无界!文创新势力颁奖盛典圆满落
全国多景区门票降价 九寨沟国庆前开放可能
幼女“被关”在路边铁笼?监控曝光后真相反
失联女教师曾现身成都新南门 知情者:神态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

欧盟主题灯光点亮柏...

寓教于乐 国内首档...

杭网直击丨第22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