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勇立潮头——杭州全城聚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6-13 06:54   

要论当前最大的产业风口,人工智能应当是最受公认的代表之一。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的重点城市,杭州正在全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日前,全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动员会召开,强调要扛起省会担当,在全省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中打头阵、当头雁。此次动员会,不仅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促发展的集结号。

随着奋进号角全面吹响,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勠力同心,政企研协同联动、凝聚合力,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勇担使命、勇攀高峰、勇立潮头。

A

政策筑基与六区竞合

政策支撑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风向标”与“助推器”,既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又以制度保障与资源倾斜为创新生态注入强劲动能。

最新出台的《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围绕算力、产业、应用等部署17条举措、20条政策,其中要求推动形成各个区(县、市)重点明确、特色鲜明、差异布局的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智能计算、智能软件、智能终端、智能空间等产业新赛道。

记者注意到,在此战略引领下,杭州首批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所在的6个区迅速响应,紧扣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锚定特色定位加速落子布局,以差异化竞争之势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动力矩阵。

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引领之区”的拱墅区,正着力构建环高校创新圈的“四链融合”范式——总面积约3.86平方公里的“上谷未来”环高校创新圈,以大学校区、创新街区、产业园区、商务社区“四区联动”为路径,探索形成“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新范式,积极构建“校内培育+环高校转化+拱墅成长”的发展模式。

“下一步,我们计划选聘一批港理大杭研院、省智能船舶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楼长’,常态化开展科创培训与咨询。”上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环高校创新圈的真实场景需求有助于打造和检验商务社区科创增值服务体系,进而推动“科教人”融合发展。

西湖区着眼于创新策源与生态培育的“双轮驱动”。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字出现了200多次。作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核心区,西湖区将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二次攀登的切入点。接下来,该区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做深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加快夯实大模型、智能算力集群、高质量数据集等核心基础。

坐拥中国数谷具身智能创新空间的滨江区,在机器人产业链的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领域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面向全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机遇期,滨江正以“三大谷地”为核心引擎,构建未来产业矩阵——以“中国视谷”牵引视觉智能产业做大做强,推动集成电路、智能计算、高端软件等产业协同发展;以“中国数谷”驱动数字核心产业提能升级,并深化“数智融合”,聚焦人形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部件,加快推进国家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争创全省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国际零磁科学谷”加速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应用,全力争取国家高端医疗装备重大产业专项,打造全省海洋科技创新策划地核心区。

装满货物的无人快递车在车流中穿梭自如,无人机升空“注视”并分析车流数据后回传指挥中心,四足机器狗、水下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守卫着城市安全……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作为全省数字经济高地,余杭区提出,加快构建“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创矩阵,继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打造“1+3+X”未来产业体系,即以“人工智能+”行动为引领,主攻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健康三大特色未来产业,发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技术、人形机器人、空间计算等若干高潜力产业。

位于萧山区的图灵小镇·信息港是全市首个人工智能标杆产业园区,力争到年底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小镇背后是萧山锚定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第一区的雄心。根据《萧山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该区计划每年安排最高5000万元模型扶持资金,降低人工智能模型应用成本;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算力券,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每年安排最高5000万元数据扶持资金,持续构建行业语料集,支撑垂类模型训练。

算力是AI时代的“水电煤”。眼下,临平区正聚全区之力推动临平数智城建设,其中位于核心区域的算力小镇,正朝着“全球一流算力产业创新区”“长三角算力应用端枢纽中心”“杭州市算力产业创新核”等目标迈进。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以“算力”命名、长三角唯一以“算力”为产业导向的特色小镇,下一步算力小镇将持续围绕“数算模用”生态精耕细作,上游强化集成电路、芯片等产业培育,筑牢算力产业根基;中游聚焦智能算力与大模型研发,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下游发力垂直应用,持续拓展“算力+”业态,赋能各行各业。

从拱墅区的高校协同到西湖区的生态培育,从滨江区的未来产业到余杭区的原始创新,从萧山区的应用赋能到临平区的算力支撑,六区如同产业棋盘上的“落子”,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是杭州全域产业布局的生动缩影。这种协同化发展的格局,让杭州人工智能产业既有“单点突破”的锐度,又具“区域协同”的厚度。

B

企业:从技术攻坚到生态构建

在杭州人工智能的发展版图中,企业既是政策落地的“试验田”,更是技术突破的“先锋队”。目前,全市已汇聚近700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方向既定,政策沃土之上,创新引擎轰鸣,企业正持续释放技术红利。

云深处是一家以“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引领者”为使命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愿与各方携手,在技术共研、场景共创、全球共赢方面深化合作。”云深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极参与“具身智能产业联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攻关通用人工智能、群体智能等前沿技术。开放机器人平台,与杭州企业共同开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场景解决方案,助力“机器人+”应用行动落地。同时,依托杭州国际化窗口,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今年计划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让杭州技术成为全球标杆。

(原标题: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勇立潮头——杭州全城聚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姚似璐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