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拢烟火 右手握星河 杭州的双面魅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5-30 07:12   

如果幸福有公式,“双面绣人生”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在杭州,幸福是两股交织的经纬线——左手是“诗意栖居”,绣出山水相融的生活画卷;右手是“拼搏奋进”,勾勒产城融合的城市图景。

本周,杭州13个区、县(市)两会陆续举行,13份政府工作报告以“双面绣”的匠心,为老百姓书写“幸福公式”。

今天,聚焦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6个区、县(市),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杭州的双面魅力,见证杭州“产城人”共融共生的一步一个脚印。

杭州,一座在“诗意栖居”与“拼搏奋进”间写诗的城市。

向左,是如诗如梦的江南水乡。

高架路旁,250万株月季竞相开放,铺就回家的“花路”;暮色四合,热闹的武林夜市点燃人间烟火,此心安处是吾乡。

向右,是奔腾奋进的创业之城。

晨光熹微时,代码在咖啡杯里跳动,创业梦想在孵化器里拔节生长,将办公桌前的星火织成梦想的星河。这是对所有年轻人敞开怀抱的创业之城。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左手拢烟火,右手握星河。

富阳区

富春江畔的秦望“城市眼”,即将亮相。

今年,“打造活力现代的都市新区”被写入富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富春主城将加快打造“城市眼”板块,一体推进秦望码头、科技馆建设与水街招商,实现“坐游船、逛水街、看航天”。

秦望码头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将配置2个中大型客旅泊位及9个游艇泊位,可为游客提供富春江水上旅游观光服务,兼顾长线旅游船舶停靠功能。

全长430米的水街,以“水”为线,构建起“凭栏听江、吴越戏台、江畔炊烟、春江踏水、水中掬月、笙歌花道、水波涟漪”等7个景观节点。按照计划,秦望水街将于今年“十一”前开业,打造一个集特色美食、零售、文创的街区空间。

今年,富阳银湖科技城的杭州闻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集成“仿生拥抱交互系统”人形机器人,突破性地使用了仿生肌肉制作机械臂,表面内嵌了48个高精度力传感器,首次实现了类人化安全拥抱功能。

这位叫作“闻名”的人形原始机器人,可实时感知压力、温度、湿度等参数,精准模拟人类拥抱的力度与姿态变化。当人主动靠近时,机器人会通过毫米波雷达预判距离,启动“迎接模式”,双臂展开环抱。

“闻名”的这一次拥抱,也让“富阳智造”闻名江湖。

今年,富阳将重点培育“新电商、机器人、现代能源、运动休闲、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简称“电机能动人”。

余杭区

今年春天,百丈镇的千亩杜鹃盛放,一条高山无人机外卖航线随之亮相。游客们在800米高山赏花之余,也能轻松点上一杯咖啡。

这是余杭为人们打开的未来生活方式。

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将在应急减灾、智慧城市建设、农业指导、环境污染监控等领域大展拳脚。“余杭制造”,将人工智能送上了天。

目前,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已投入试运行,将在实验室中“压缩”时间和空间,让“一眼万年”或“一步千里”的梦想成为可能。

今年,余杭将落地全区第二个大科学装置、加快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中心80家以上、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20个以上;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启动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建设,让低空经济飞进寻常百姓家……

余杭人的幸福生活,将更有未来感。

桐庐县

未来,为你送快递的可能不是快递小哥,而是无人快递车。

去年7月,桐庐县智能网联车测试应用平台和场景正式发布,为老百姓构建了快递无人配送、景区观光车自动驾驶等未来场景。

在桐庐城市快递集运中心,快递包裹分拣传输带和往常一样高速运转,工作人员忙着将分拣好的快递包裹装上快递车。你可能会发现,没有快递小哥在驾驶这些装载着包裹的快递车,但车子依然有条不紊地向目的地开去。

今年,“加快打造快递物流地标产业”被写入桐庐县政府工作报告,桐庐将深入实施“快递回归”战略,加强AI技术在快递物流领域智能化应用,确保新招引关联产业项目10个以上。

“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正在用AI改变快递的配送方式。

去年,“桐庐马术乐园”开园迎客,杭州人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策马奔腾”的乐趣。

今年,桐庐将做优“桐庐马术”,依托“一区三馆”亚运优势资源,构建“1+5”马术赛事体系,确保举办高水平马术赛事6场。

去年,杭温高铁开通,桐庐与杭州主城区的距离缩短到了18分钟。到桐庐看马术赛事,将成为杭州人“诗意生活”的一部分。

(原标题:左手拢烟火 右手握星河 杭州的双面魅力)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周辰璐 朱振辉 王夏琴 宣涛 通讯员 徐颖 谭琴 方菲 杨奇 周洌虔 龙宇思 卜金 李孟 AI制图 高薇  编辑:郑海云
相关链接:
· 解码杭州区、县(市)绘就的“双面绣人生”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