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AI帮忙解决了哪些民生问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4-15 12:26   

是基层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也是帮助老人“动起来”的机器人

近日,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先后赴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栎刻动科技有限公司、杨家牌楼社区居委会,调研AI在教育、医疗、运动及养老等领域深度融合情况。

在杭州,AI为解决民生难题提供了哪些创新方案?

机器狗陪我学编程

在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的AI人机共融实验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编程来控制机器狗的运动轨迹。在这里,机器狗已经成为学生编程启蒙的好伙伴。

智适应能动力场通过无感人脸识别与AI运动分析,使跳绳、跳远等数据实时可视化,让体育锻炼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在AI的帮助下,这里成为课间15分钟的热门地。

董毓民参观了AI人机共融实验室、全感AI超验空间等场景,并体验了AI辅助作文批改等创新应用。他希望,学校能继续探索AI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AI能帮我看病

前不久,蒋村街道居民王先生因外伤导致左胸疼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CT影像无明显骨折表现。不过,AI辅助系统捕捉到,他的肋骨骨皮质细微异常,经医生复核,确诊为骨折。

“这要是以前啊,可能要折腾到大医院才能查清楚。”王先生说。

在杭州,人工智能正成为基层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在中医馆,“健康小西”机器人通过15秒四诊评估生成个性化调理方案,将“千人一方”的传统模式升级为精准健康管理;“家医有约”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了一个智慧健康服务平台,预防保健、双向转诊等服务通过数字工具穿透社区,累计服务88.2万人次。

在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董毓民了解了“AI+医疗”在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家庭医生、中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他希望,中心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AI成为基层医生“智慧助手”,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球打得好不好,AI知道

在羽毛球馆内完成训练后,手机会自动弹出AI生成的击球动作分析报告,动作标准差、挥拍速度、落点分布等数据,一目了然。西湖区企业浙江栎刻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造全国首个“无感AI羽毛球运动分析系统”。

“我们正在研究的IoT硬件,将具备能耗检测、球场机器人、远程管控、自动化运维等功能。”栎刻动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栎刻动科技,董毓民了解了AI运动分析技术。他希望,公司未来能继续布局AI运动方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运动场景智能化升级,打造行业领先的AI体育科技生态。

钢铁外骨骼“带”着我走路

在留下街道杨家牌楼社区,69岁的汤子根身穿2.5公斤的“踏山”钢铁外骨骼,绕着养老服务中心走了两圈。

“社区里有许多台阶,穿上这个铁家伙,走起路来更省力了。”他说。

造出钢铁外骨骼的杭州智元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踏山”的“黑科技”,在于通过AI深度学习,能感知使用者的体态和行动,从而做出相应的动作。目前,“踏山”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

外骨骼帮助老人“动起来”,遐龄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的辅具服务体系,则让老人“更安全”。比如,爬楼机服务,搭载智能缓震与阶沿感应系统,由持证专业人员全程操作,保障老人安全上下楼。

中心还提供助浴、助行、助听、康复及生活辅助等五大类近30种辅具,老人可以通过“浙里办”App搜索“辅具申领”,在线就能完成评估适配、申请配送与补贴申领全流程。

在杨家牌楼社区居委会,董毓民了解了髋部助行外骨骼科技助老产品以及AI养老顾问等场景。他说,要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助老助行场景的创新实践,发挥AI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助力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原标题:在杭州,AI帮忙解决了哪些民生问题?)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西湖微融圈 诸葛曾晓 顾剑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