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当古老运河遇上现代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10周年,古老河流也迎来“新蜕变”。日前,首届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十佳案例发布,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荣获多个重量级奖项,其中“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项目荣获保护监测十佳案例奖;“杭州凤山水城门专项监测项目”与“广济桥结构安全预防性保护数字化平台”凭借创新性和实效性,荣获保护监测优秀案例奖。这些荣誉标志着杭州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达到了新高度。
“数智运河” 科技守护文化遗产
走进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的“数字中心”,一块巨屏映入眼帘,数据如流、光影交错,大运河的每一细微之处都在这里被“数字化”。这便是“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一个将古老运河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
如果把大运河看作是一位老者,那“数智运河”系统就是一位医生。身体上各个重要部位(遗产点)都有三维彩超(三维全息影像),哪里长了息肉(如植物病害等)、哪里曾骨折过(存在裂痕),“医生”手中的彩超影像报告上一目了然。这名“医生”还会自动比对往期体检报告,“哪里要补钙、哪里要做小手术、何时安排住院治疗”,都提示得明明白白。
“数智运河”系统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大运河作为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管理一直是难题,所以系统在建设之初就带着使命:创新性构建一套符合这类遗产类型特征的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围绕“做精本体、做足全线、做强联动、做活利用”的主线,该系统应用三维全息可视化技术,做精遗产点本体监测;构建“水陆空星”多维度体系,做全遗产核心数据采集;搭建多跨协同大数据平台,做强部门间管理联动;强化“杭州样本”独创性机制,做活大运河传承利用。
“特别是在拱宸桥、广济桥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遗产点,毫无疑问是‘做精本体’的重中之重。如拱宸桥,是三孔薄孔薄墩石拱桥,无论在建造工艺还是建筑艺术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这种结构的桥梁,拱券主要承重结构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不同,它是否能承载现代社会的通行压力,特别是大型机械船舶带来的水波冲击力,就需要数据来说话……一份份数据在系统的集成、分析下,化作一张张可视化分析图,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桥梁的变化痕迹与保护效果。”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全要素管控效力,提高潜在风险预警和处置反应力,通过对八大核心业务子系统数据的分析、融合、下钻、提取、整合,形成了综合的、可视的、实时的辅助模块,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智运河”系统提升了大运河(杭州段)保护管理的效率与精度,展现了杭州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同类型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
凤山水城门专项监测 科技助力文化重生
作为杭州唯一现存的水上城门,凤山水城门见证了杭州城池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在大运河(杭州段)的遗产点中,凤山水城门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备受瞩目。
2023年,凤山水城门专项监测项目启动。项目创新性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实时在线传感、三维实景建模等多种新技术,构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体系。三维激光扫描仪如同神奇的画笔,将古城门的每一处细节都精准描绘下来,形成三维模型;实时在线传感技术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24小时监测关键指标,确保任何异常都能被迅速响应……新旧技术的结合运用,搭建了更完备的监测模式,任何细微的病害发展都能被迅速捕捉并处理。此外,项目创新性地开展了监测理论预警值研究并建立了四级分类预警体系,实现了大运河(杭州段)监测预警值从无到有的阶段性跨越。
广济桥结构安全预防性保护数字化平台同样值得称道。该平台以广济桥的遗产价值为核心,构建了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监测、预警、决策分析、移动巡查和自动化数据集成等多方面功能,为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激励。”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杭州将继续推动“数智运河”系统与监测更深层次地融合,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保护手段和技术应用;同时将积极分享“杭州经验”,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