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民声”惠民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31 07:22   

一年一度,杭州再次与幸福邀约。日前,“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公布,杭州再次入围,这是杭州连续18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一座城市幸福与否,百姓感受最直接。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聚焦到生活在杭州这座城市的人身上,“幸福”正是一件件可感可知、触手可及的“关键小事”——从就业的稳固拓展到教育的优质均衡,从医疗的普惠可及到养老的安享无忧,从社会治理的精细高效到创新优化……这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实事,正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关键标尺。

送出迎“新”礼包 “春雨”化作“及时雨”

这一年来,哪些事情让你最有幸福感?

“刚来杭州的时候,我申请了7天免费住的青荷驿站,环境好、交通便利,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招聘会的信息,选择来杭州,是真的选对了!”这是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朱瑛洁的答案,也是很多来杭青年的心声。

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到杭州、留在杭州、扎根杭州,杭州送出一份迎“新”大礼包——出台实施“春雨计划”,推出16条政策举措,涵盖就业创业、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杭州各地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春雨”化作“及时雨”。

例如,西湖区锚定“青年留杭第一区”目标,骆家庄率先打造“青年来杭第一站”,发布针对来杭青年的助业计划五项行动,可免费住上7天的“和美·青潮驿站”便是其中一项;除了解决异乡求职者“住哪儿”的问题,上城区还为来杭青年提供邻里食堂的就餐优惠,以及职业咨询服务;临平区则成立了春雨服务驿站·龙兴陪跑空间,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青年人才学习交友、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到杭一个站”“入杭一张卡”“留杭一笔钱”等“及时雨”式的关照,让广大来杭群体深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组数据为证: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60万人。前不久,杭州凭借在稳就业、促就业方面的优异成绩,连续5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项。

发布暖“新”举措 为小哥幸福“加码”

这一年,小哥在杭州拥有了“码”上的便捷。

今年7月,杭州正式推出“小哥码”,实现网约配送员身份验证电子化、出行管理数字化、送单行为规范化,打通了配送“最后一百米”。小哥只需扫一扫,就拥有了专属的电子通行证,还能通过这个码享受“暖新导航”“安新公寓”“爱新基金”等便捷功能和关爱服务。

其实,在此之前,富阳区就率先探索出了“富春小哥码”服务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骑手送单难、行业发展难和基层治理难。“富春小哥码”还入选了全国“小个专”及网约配送员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小小一个“码”,还撬动了一系列“小哥友好”场景建设,为幸福“加码”——

在上城区,从事快递行业的小张住进了廉价且环境优美的公寓;在滨江区长河街道长江中路这条“小哥你好”友好服务街上,吃饭、修车、更换电瓶等各种服务让小哥们直呼“幸福感爆棚”;在产业大区钱塘区,小哥吃完饭到“暖蜂驿站”歇个脚充个电,还可以去“小哥友好医院”做个免费体检……

为满足小哥群体教育培训需求,西湖区与浙江开放大学合作成立浙江省首个“小哥学院”,一批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在这里圆了“大学梦”;拱墅区也为外卖小哥量身打造了“骑士学院”,推出了英语、心理学、实用技能等12项课程。

创新治理高招 让幸福时刻“出圈”

这一年,杭州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实招,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今年9月,杭州大厦迎来了31周年店庆,3天销售额破7亿元,创下店庆销售新高。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红茶议事会议出的金点子——此前,拱墅区天水街道先后召开了数十场红茶议事会,推动武林商圈在空间氛围、业态优化、营商环境、消费体验上实现“破圈”。

不久前,文二菜市因为“代炒”服务“火”了,连带“出圈”的还有在这里吃早餐、喝咖啡、吃火锅的新体验……今年,西湖区推进“一菜一早”民生实事项目,打造了一系列网红菜市场,以“小市场”改善“大民生”。

健康科普、中药茶饮体验、中医诊疗体验、八段锦教学、急救教学……在建德市新安江广场,一场“养生市集”掀起了“健康养生”新热潮,各个乡镇相继开出了“养生市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太阳刚落山,临平区南苑街道吴郭街的“无国界”夜市已是热闹非凡。从广受居民投诉、无人监管的“野市”,到如今经营规范、远近闻名的“网红”夜市,“无国界”夜市成功变身,体现了杭州城市治理改革“笔落细微处”的创新和突破。

今年,同样“火出圈”的还有青年夜校。例如上城区清波街道开设的“国美夜校”,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西湖区“三新”学堂为“两企三新”人群提供专属的“技能套餐”;滨江区的“滨青夜校·大师课”则由滨江区政协委员和青联委员担任教师;建德市更楼街道则打造了“乡集夜校”,开设了摄影、汉服妆造、非洲鼓、国画等5门夜校课程……如今,全市已建设5家市本级青年夜校及70家区级青年夜校,这些夜校已成为青年充实生活、增长技能、社交破圈、收获友谊的新平台。

(原标题:置顶“民声”惠民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李婷婷 孟娇 华炜 杨雅 胡月华 骆炳浩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