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民生实事件件落地、样样办好 杭州高质量描绘美好生活新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04年起,每年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成为浙江的重要工作制度安排,至今已连续实施二十载。
浙江杭州始终把民生实事摆在突出位置。2024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杭州推出了“幸福助老”“弱有众扶”“春雨计划”“美好家园”“快乐成长”“出行无忧”“畅享食安”“温暖守护”“强文健体”“城乡共富”十项民生实事,并对照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各项举措,明确各级责任人,建立健全民生实事推进长效机制,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形成工作闭环,确保件件落地、样样办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期,杭州市各职能部门纷纷发布年终“成绩单”,一项项民生实事正高质量完成。杭州大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实践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相互交织,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图景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筑牢民生基础保障,兜住“稳稳的幸福”
面对保障“老幼弱”以及育龄群体这道民生课题,杭州加快补齐社会保障短板,织密织牢民生保障服务网。
老有康养,推动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
杭州充分考虑老年人口密度、设施配置、消费需求等情况,统筹规划全市老年助餐网点布局,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助餐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全年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235个;持续推动养老机构开展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为认知障碍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照护、机能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干预、社会交往等专业服务,全年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202张。同时,开展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30万人次,为近80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建立健全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组织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同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投保人数达1179万人。
幼有善育,加快打造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以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载体,杭州加快打造便捷、安全、科学、多层次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托”与专业可靠的“育”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77家,培训养育照护师资3519人次,开展养育照护活动3547场,惠及42220组次家庭,家长满意度93.57%。
在“育”的方面,杭州全力推进“暖心助孕”行动,不断擦亮“善育在杭”品牌。截至11月底,全市建成基层生育咨询门诊50个,市、县、乡三级推出50余项个性化生育支持措施,打造新型婚育文化主题公园(街区)20个,新建五星级母婴室20个。
弱有所扶,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今年7月,杭州发布《弱有众扶体系建设规范》,从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弱有众扶”体系。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提升托养机构74家,实施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2120人次,累计完成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超1.53万人次,配发辅具超1.65万件次。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全面完成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封顶制相关工作,为全市1046户困难家庭减轻医疗费用负担694.04万元。截至11月底,全市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89.33%。
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杭州从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居住、出行、公共空间等入手,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提质提档,精心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幸福美好家园。
系统推动“安居”向“宜居”升级。
杭州深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并联动社区加装电梯等工作,从居住环境改善、设施功能提升、空间挖潜拓展、公共服务增补等方面发力,扮靓“面子”、做实“里子”,提升管理与服务,改善老旧小区环境。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完成民生实事老旧小区改造212个,提升了更多群众的居住体验;完工加装电梯1092台,让居民享受“一键直达”的便利。
同时,从建设到交付各环节,杭州全力推动回迁安置工作提速提质,让全市35701户回迁居民圆梦新居、快乐“回家”,并以“宁静小区”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声环境”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构建宁静小区建设新体系,已建成“宁静小区”64个,守护居民“耳畔安宁”;新(改)建城市公园71个,其中新建48个、改建23个,新增公园绿地149公顷,持续为市民营造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截至11月底,全市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0个,农污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不断营造“绿水绕农家”的生态美景;完成100公里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和80个亲水节点的打造,让“幸福河湖”建设为民生福祉“加码”。
持续营造“舒心”“畅行”交通环境。
截至11月底,杭州新(改)建农村公路132.3公里,完成养护685公里,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83条,其中城乡公交线路80条、地铁接驳线路55条、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21条、敬老公交线路10条、定制公交线路17条,持续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城乡交通服务。
截至11月底,完成市级民生实事新能源充电桩建设3355个,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实现便捷充电;精耕细作地铁口这一方寸之间的“金角银边”,全年新拓展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场地32处、停车泊位6740个,超额完成原定目标。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营造美好品质生活
公共服务是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石。聚焦普惠、优质、均衡,杭州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加大教育配套供给。
杭州以“教育要优先布局、优先建设、优先投入”为理念,找准薄弱区块,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截至11月底,共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96所,新增学位10.09万个,超额完成原定“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的目标。此外,截至11月底,举办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训3368堂,新增、提升“家门口青少年宫”点位100个,让更多青少年就近享受青少年宫的优质校外素质教育资源和公益服务,促进青少年阳光成长。
进一步提升食安治理能力。
杭州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数字化监管新模式,构建全过程智控、全链条贯通、全闭环处置和全社会智治的食品作坊智慧共治新模式,截至11月底,已完成246家“阳光食品作坊”软硬件改造提升,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并通过验收;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制定《杭州市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创建内控(亚运版)标准》并全面推广实施。截至11月底,全市已有192家学校食堂完成示范建设任务,通过省、市、区三级现场验收。
同时,持续增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住宅二次供水改造247个小区,以涓涓清流润泽17万余户居民的生活;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52座、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1082公里,创建高品质水美乡村20个,让更多村民喝上水、喝好水。
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升级改造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4家,加快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市各区、县(市)同步推进存量医院异地结算定点工作,全链优化新增异地定点医药机构准入流程。截至11月底,全市433家定点医院均已开通省内异地就医结算。
进一步加大文体设施建设。
截至12月中旬,全市新建文化驿站38个,新增认定乡村(社区)博物馆30家,为市民提供多元化“文化补给”。截至12月中旬,全市新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450处,新建“环浙步道”483.57公里,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14631场次,实现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60家,累计服务市民群众超2400万人次,持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杭州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与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切实转变为百姓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聚焦青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系统实施“春雨计划”。
面向求职创业青年推出提供免费住7天的“青荷驿站”,今年共新增“青荷驿站”41个、房源1793套(间),同时,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共推出1.37万套保租房,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推出“青荷礼包”新政,集成公交地铁定向券、公园年卡、旅游年卡等福利,发放范围由应届大学毕业生扩大到35周岁以下大学毕业生;扩大见习对象范围,截至11月底,全市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31万个,共接收来自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1.84万人,同比增长139.48%;持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截至11月底,推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60万人。
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加快打造“共富基本单元”。
围绕乡村现代化建设各项要求,加快建设“富、强、和、美、优”的未来乡村,截至11月底,完成建设60个市级未来乡村、100个数字乡村的任务;在巩固和稳定新型综合种养产业上持续发力,建成稳粮增效新型综合种养面积8.29万亩;达成“设立城区农贸市场‘嵌入式’公益性共富菜市(摊位)102个”目标,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西部山区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