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噪声治理“新路径”
每日商报讯 你是否曾在安静的清晨,被隔壁的工地、楼上楼下装修声吵醒?
拱墅区文晖街道的新德佳苑小区、诸葛龙吟院小区一带的居民就深受其害,小区占地面积共47137平方米,共10幢住宅,常住人口2860人。周边在建工地有7个,噪音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居高不下,光是工地噪音投诉多达30件。
今年8月,文晖街道试点了三家工地门口安装了一款能识别噪音的“神器”——噪声监测器,上面实时显示着噪音分贝,建筑工地白天施工的噪音标准是≦70分贝,夜间施工的噪音标准是≦55分贝,如果超过这个分贝后台会进行预警。
自从装上了这套设备,噪音少了,居民一致好评。这一切,得益于“宁静小区”创建。
所谓“宁静小区”,是指通过噪声污染控制,声环境质量达标、居民满意度较高,能为居民生活居住、学习办公提供安静人居环境的小区。
除了“神器”,在工地周围还有“静博士”队伍会进行巡查,发现工地违规行为和噪音超标,及时进行劝导和汇报上级部门。另外,行政执法、交警、公安和环保部门和社区实行联动机制,对工地的车辆、设备、开工时间加强执法力度。
目前,拱墅区以“宁静小区”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聚焦权责清单精细化、监测网络精密化、指导意见精准化、基层治理精益化,探索出了一条治理噪声污染、打造品质生活的新路径。
具体来看,拱墅区是从“有人管”“管什么”“怎么管”三方面着手。比如噪声声源多样与涉及部门职能交叉导致的“多龙治水”推诿扯皮问题,拱墅区从制度层面着手,提升噪声污染问题处置效率,印发《拱墅区“宁静小区”噪声污染治理专项实施方案》,建立部门多跨协同机制以及“1560”(即1分钟派单、5分钟到场、60分钟闭环)噪声问题高效闭环处置工作机制。
噪声污染都是居民投诉,缺乏环境噪声监测手段,对此拱墅区通过数字变革,打造“噪声监测一张网”,建设“宁静拱墅”区级噪声监管平台,其中包括定点监测网络、完善噪声声源库、监测偶发性噪声等,全面实时掌握区域声环境质量。另外,对于居民反映较为频繁的三大类22种噪声污染分别制定治理措施指导意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一事一策”噪声治理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