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山海协作助山区县成“进步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19 06:36   

淳安“异军突起”,柯城率先“摘帽”

杭州日报讯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一、外贸出口增速全省第二……在杭州市前三季度“5+2+X”9项指标中,作为山区县的淳安县“异军突起”,其中5项指标排名第一。同样成为“黑马”的还有衢州市柯城区——凭借亮眼的经济指标数据,柯城区今年率先“摘帽”,被调出浙江山区26县名单。

过去发展受限的山区县,何以成为今日的“进步生”?这背后离不开山海协作的支持。今年以来,杭州累计与淳安、柯城等山海协作地区新建产业合作项目209个,到位资金195.14亿元(含续建项目),乡村振兴示范点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提升,为缩小地区差距、破解山区县一系列发展难题提供了“杭州经验”。

龙头带动,携手共富

美丽乡村“游”起来

提到淳安的乡村旅游,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下姜村。然而,下姜村只有一个,怎样让其他村子的绿水青山,也能通过旅游变成真金白银?

在山海协作支持建成的下姜村“一滴水”研学营,记者走进裸眼VR体验室,一幅山清水秀、春和景明的“大下姜”乡村文旅图卷在眼前缓缓展开。目前,以下姜村为龙头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已扩容到63个村、覆盖5.9万人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挂载的“车厢”多了,需要的动能自然也更大了。由西湖—淳安山海协作打造的“大下姜”文旅客厅,就是“大下姜”发展的新引擎。凭借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络绎不绝。投用以来,“大下姜”文旅客厅实现营业收入327.07万元,带动下姜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207.65万元、经营性收入134.4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67元。周边乡村的旅游资源和农特产品,也通过文旅客厅得到全面整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下姜村的“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也折射出了杭州山海协作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在衢州、丽水、温州等协作地区,今年杭州共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49个,成功打造“余东画村”“瓷画碗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31个,示范点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5万元。在杭黄高铁千岛湖站附近的文屏村,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休闲胜地。每逢周末,一批批来自杭州的游客来这里健身、培训、度假……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产业特色“挖”出来

绿水青山,既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以淳安为例,全县62.5%的面积位于生态红线内,93.5%的面积位于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可开发空间仅占1.01%。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协作地区发展产业?杭州的方法是“深挖优势、扬长避短”。

千岛湖因水闻名,做好“水”文章是关键。借助山海协作,淳安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今年新签约引进健康水饮未来工厂、调味茶产学研转化基地等9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8.4亿元。在位于淳安经开区的农夫山泉青溪工厂,一瓶瓶矿泉水、饮料在4条全自动生产线上飞速移动。这是农夫山泉在淳安建立的第4家工厂,每年可生产饮用天然水约100万吨、饮料约30万吨。

衢州山明水秀、物产丰富。在柯城区九华乡,杭州利用协作资金打造了两期径山茶园100余亩,建成年产茶叶1.5万公斤的共富茶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在常山县何家乡,实施“渔光互补”产村融合项目,推动渔业产业设施化、高效化发展,养殖基地年总产值达500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总收益超100万元。

除了因地制宜谋划产业,杭州还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建立起“建、产、供、销”乡村振兴全链条。今年以来,共完成消费帮扶销售额9749.91万元,联合11家协作地区企业开展2024杭州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将上百种协作地区的好产品带到杭州市场。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优质项目“飞”进来

地理位置偏远,是山区县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作为杭州最西部的山区县,淳安与杭州市区的车程超过两个小时,加上用地等短板,优质项目难招、高端人才难留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难题。

怎样破解招引难题?杭州山海协作的答案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通过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杭州成功帮助协作地区实现“借力发展”。

所谓飞地,指的是协作地区以购买或租赁的方式,主动在“飞入地”建立的产业创新孵化平台。入驻企业既能保留“飞入地”的高端配套,也能享受到作为“飞出地”的协作地区的优惠政策。

2016年建立的衢州海创园是诞生在杭州的第一块飞地。目前园区孵化项目共84个,到“飞出地”实现产业化的项目28个,海创园人才互认基本实现。今年9月开园的萧龙科创园,则是山海协作飞地队伍的新成员。园区实行“杭州研发+浙大加速+科创投资+龙泉产业化”的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助力龙泉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创新发展。

而在杭州市内,淳安县先后在西湖区设立了千岛湖智谷大厦、千岛湖智邦大厦等3块飞地,在钱塘区设立了占地100亩的杭千智能制造中心,为淳安县实现异地发展、借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在杭5个产业飞地已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11.8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2亿元。7块山海协作科创飞地已入驻企业690家,累计实现税返7.47亿元。消薄飞地累计实现返利2.5亿元,带动818个薄弱村增收。

(原标题:杭州山海协作助山区县成“进步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立平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