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琴部分杭绣作品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非遗杭绣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特聘客座教授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低垂的胡须、灵动的双眸,一只狸花猫抬头远眺,连脸周的毛孔也清晰可见。然而这却不是一只真实的猫咪,它来自杭绣大师陈水琴一幅名为《远眺》的刺绣,这也是杭绣的经典作品。陈水琴老师通过视频平台发布到网上的刺绣作品还有许多,它们无不通过细腻的针法、精妙的构图,征服了每一位观赏者的眼球,也将“杭绣”这一起源于杭州的独门艺术走向世界。
从青涩学徒到杭绣名师 一甲子的坚守成就针尖奇迹
“我们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般好条件。”谈及与杭绣的结缘,陈水琴总会想起上世纪60年代读书时的一系列机缘。“一开始,我进入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更多是因为家庭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这个学校是半工半读的,可以免去学费和餐费。”彼时的杭州工艺美术学校拥有石雕、木雕、竹编和刺绣四大专业,于是身为家中老大,时常帮助父母缝补衣服的陈水琴,便带着一块毛巾和一只脸盆、一条被子入读了刺绣专业,在此后的近60年里杭绣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勤奋好学,初入学堂的陈水琴亦是如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刺绣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杭绣的学习除了传统的针法学习外,出于对构图、用色的极高要求,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术。“当时刺绣的学习任务排得非常紧,基本7点起床,上一天的课,晚自习9点之后下课。”由于课业紧张,不少同学都盼着周末放学回家,唯有陈水琴恰恰相反,“每到周末我都意犹未尽,想着课程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
如今时隔半个多世纪,年入七旬的陈水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小姑娘了,但岁月似乎并未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指尖的杭绣工艺也开启了全新的辉煌时代。近六十年的技术积累,陈水琴已然掌握了百余种杭绣刺绣手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是创新了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并且研制出了“垫衬盘绣”“三角叠针”“交叉套针”的刺绣针法,极大丰富了杭绣的技术底蕴。
杭绣成就了陈水琴,带来了无数荣誉与掌声,但种种浮华却并未影响她心中的那一抹宁静。“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质朴,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到极致。”这是陈水琴自我要求的标杆,也是她时常对弟子们说起的准则,在她看来艺术是需要平心静气地去创造的。“五年入门,十年成材”这是陈水琴对弟子们修炼的要求,也是她对杭绣这门艺术的严谨态度。
杭绣从杭州走向世界 绣针从指尖拓展未来
杭绣盛极于宋,从皇室宫苑到民间饰品,千年的传承一路走来,如今又成为了杭州市第一批及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杭州原生的传统技艺,它没有因为技术的演进、时代的更迭而式微乃至消亡,相反正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随着AI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兴起,众多传统事物似乎正面临着兴与亡的困窘选择。杭绣也一度受到质疑,在强大互联网支持下的机绣,一幅挂画大小的产品其成本不过数十元,制作时间不过数日,画面亦精美异常,并且机械化可以批量生产,相比之下制作一部杭绣作品往往以月甚至年为时间计算单位,且价格相比机绣要昂贵得多。在如此巨大的冲击之下,杭绣乃至四大名绣这些传统技艺是否能扛得住冲击,这是许多人无法回避的担忧。
然而在陈水琴眼中,却有不同的看法。“AI支持下的机绣确实兴起得很快,但并不代表杭绣等传统艺术会被打败乃至淘汰。”陈水琴认为,艺术品与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品讲究的是艺术家与作品的心灵交合,只有融入了情感作品才能传神。绣品上的一撇一捺、一弯一直,每一针的绣法与每一分用色都是人的有感而发,或喜或忧、或苦或甜,这些来自生活的感触、人类的情感绝非机器的编程可以理解、模仿,机绣可以带来巨量的产品满足人民大众生活中的需求,但更高层次的情感、艺术需求并不是它们可以取代的。“事实上,前段日子还有一位在萧山做机绣的小伙子想要拜我为师呢。”陈水琴笑道。
如今的杭绣已不再只是杭州的地方艺术,它随着陈水琴以及她的弟子们已然走向世界。1985年,陈水琴应邀赴德为总统魏茨泽克刺绣肖像,历时七个月,轰动西欧,被誉为“真正的东方艺术”“传播文化的天使”。浮雕风格的刺绣作品《日本山车绣花幕》现收藏于日本高山博物馆;2016年,在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中,陈水琴带领刺绣团队创作的大型刺绣四页屏风《荷韵》,作为永久收藏展示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最大的贵宾厅……
艺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传承之中。陈水琴的一代又一代弟子中亦不乏出类拔萃之人,其中金家虹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知音、王晨云、王梅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潘晓颖和陆蕾、周秀萍被评为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迄今为止,我教的徒弟已有近百人之多,主要教她们从最基本的传统针法入手,只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以后的从艺生涯中随心所想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作品,但我从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继承我的特长,或者一定要学会我的某种风格,每个徒弟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但针法、技法是必须要掌握的。守住初心,不浸染太多物质的气息,沉下心兼收并蓄那些新的技艺手法,这才是我的愿望。”陈水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