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中华文脉 增进文明互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03 07:25   

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启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一年来,“良渚论坛”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24年11月25日,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5周年之际,第二届“良渚论坛”再次拉开帷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中外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相聚杭州。

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举办了开幕式及主论坛,以及“文明的再现——全球视野下的考古学与文明形态多样性”“文学的创造力——世界文学的共鸣与人类社会发展”“音乐精神的递进——中外音乐传统的现代回响”3个平行论坛。其间还举办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和“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成果展示及学术研讨活动、良渚文化专题音乐会、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展等3个配套活动。

3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中外嘉宾守护“良渚论坛”的价值共识,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雷丁大学教授史蒂文·米森说,良渚古城遗址给世界传递了“一种营运式的思维”,现代心智的不断进步,甚至是如今数字化的发展,都可以从中获益;“良渚论坛就是一个平台,互相进行交流我们各自的历史,定义今天、塑造明天。”南非金山大学作曲系教授安迪勒·库马洛这样说;“我非常赞同全球文明倡议的共识,我们要通过互鉴、对话来加强文明的包容。”在中外音乐家对话分论坛上,瑞士音乐学家泽维尔·布维耶表示……

以交流互鉴绘就中外文明传承发展的新画卷,在各种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刻,“良渚论坛”的举办地杭州——这座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天堂之城”也以她独特的城市魅力“出圈”:“在良渚,古老伟大的文明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隆重地讲述。文明的讲述,在这片土地一直在延伸,缓慢生长,开花结果。”在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表示,良渚文明是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的实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良渚出发,既能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能触摸到世界文明的未来。

翻开历史的版图,杭州所处的北纬30度被喻为“地球文明的脐带”,孕育了古埃及、苏美尔、古巴比伦、古印度哈拉帕、三星堆、良渚等众多人类文明。

可以说,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杭州的灵魂,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最好的标签之一:杭州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良渚、西湖、大运河三大世界遗产交相辉映,9481处各类文物资源遍布全城,还发掘了实证杭州8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的跨湖桥遗址等一批重大历史遗迹,出土了良渚玉琮王、战国水晶杯、越窑青瓷熏炉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南宋皇城遗址、泗州造纸遗址、天目窑遗址、飞来峰和西湖南山造像遗址等分布于全市……

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展示之窗”,杭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起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使命担当,争当文化保护传承的积极推动者、先行探索者,积极打造“世界遗产群落”,深化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高质量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世界爱情文化公园、泗州造纸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的优势,以数字技术赋能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持续开发“钱塘BAO物”等数字化管理应用,一平台掌握全市文物基础数据、考古发掘、文物安全、文物修缮等工作,全市1000多处文保单位(点)、80余家博物馆实现数字化管理,德寿宫等重要遗址实现数字化复原。与此同时,杭州还争当文明交流对话的踊跃参与者,创新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播方式,确立每年的7月6日为“杭州良渚日”,举行“良博奇妙夜”“玉映金辉·良渚·三星堆文化交流”“五千年中国看良渚”展览等主题展览、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通过古典与现代结合、技术与文化碰撞,全方位展示良渚文明、吴越文化、宋韵文化、钱塘江文化魅力,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杭州历史与现实相映生辉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放眼未来,杭州通过“良渚论坛”这样有形的平台,将更好地组织开展各类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让“润物细无声”的文明互鉴成为纽带,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也将放大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知晓度,更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全球文明倡议的践行者。

(原标题:心怀中华文脉 增进文明互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何去非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