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共富,是广大残疾人的殷切期盼,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幸福想象。一句“让残疾人朋友在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更是道出了残疾人的心声,也鼓舞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踏上共富之路。
2021年,《杭州市高质量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实施残疾人特殊教育、就业增收、康复服务、托养照护、社会保障、文体法治、数智助残、社会协同“八大共富行动”,高质量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
步履铿锵,追光前行。四年来,随着《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我市在助残共富的道路上展现出独特的“杭州样本”。
杭州在助残共富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看看残疾人朋友眼里的共富生活。
以教育赋能 让特殊孩子走上“就业路”
教育与就业,是牵系着社会民生的关键因素,也是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和重要途径。在美丽的钱塘江畔,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杭州杨绫子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心智障碍孩子患者。
今年,学校创办了全国首个孤独症“3+2”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项目,孤独症学生在杨绫子学校修完高中学业后,经综合测评后有机会升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毕业即可拿大专文凭。为孤独症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提供机会,这让许多孤独症孩子的父母看到了新的希望。
“孤独症学生在教育和就业上面临许多挑战,通常他们在高中毕业后无法升学,只能待在家里。”杭州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坦言,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孤独症孩子获得更高的学历,更好地夯实职业能力,从而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开设专门招收孤独症学生的中高职一体化班,是杨绫子学校探索心智障碍青年职业发展的缩影,也是杭州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随着心智障碍青年逐渐成长,“就业”成了摆在这些特殊人群眼前的一道难题。社会要如何接纳心智障碍青年、他们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循着这些问题,杭州开启了探索的脚步。
身穿蓝色马甲、胸前挂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牌,一个忙碌的身影徘徊在比人还高出不少的书架前……位于滨江区西兴街道的缤纷未来会客厅内,海亮融爱星帮扶就业的心智障碍青年张蓓蓓正在整理一侧的书架。
“我和同事们合作得非常顺利,居民朋友都为我们的服务点赞!”距离张蓓蓓正式上岗已过去三个多月,如今,一提到自己的工作,张蓓蓓的脸上便扬起了笑意。
在“家门口”建设社会融合服务站,为“张蓓蓓”们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这是滨江区也是杭州市为心智障碍青年就业“铺路”所迈出的其中一步。
全面落实22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全市残疾人就业达到4.7万人以上,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8场,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实施25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完成培训2693人次…… 今年以来,一系列的关心关爱举措让在杭残疾人的“就业路”越走越顺畅。
以健康为网 解决残疾人照护“痛难点”
共同富裕不止于物质层面,更体现在健康守护上。作为残疾人中最为困难的群体,失能人员通常生活不能自理,其家人照护同样因缺少专业能力和设备而深感力不从心。
据了解,在西湖区,目前共有1.4万余名持证残疾人,其中失能人员有四五千人。“尽管这些残障人士无法走出家门,但我们也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让他们活得更有幸福感、尊严感。”西湖区盲人协会主席王雪华如是说。
为此,西湖区残联通过统筹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启动重度失能残疾人家庭护理公益活动,由杭州无声有声残疾人服务中心负责,为全区重度失能居家残疾人在今年年底前提供1至2次免费的上门康复护理,服务内容涵盖洗浴、温水擦身、面部清洁、口腔清理、康复按摩等。
如何解决残疾人康复这一痛点,西湖区所探索的新路径为杭州失能残疾人护理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与社会力量合作,为残疾人带去康复护理的“福音”。
除了上门康复服务外,残疾人的托养照护也有了来自社会的“安心保障”。
在富阳区首家杭州市五星级残疾人托养中心——杭州市富阳区瑞丰残疾人托养中心内,生活照料、病瘫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一站式”的护理服务让住在这里的残疾人感受到了细致的照护、“家”的温暖。
84岁的汤夏仙奶奶患有听力二级损伤,又有糖尿病史,一直以来,汤奶奶的照护问题都是子女牵挂的“心头事”。“老人基本都住在家里,没有专业人员来照顾,长时间下来,臀部压疮变得越来越严重。”
今年4月,在其子女的陪同下,汤奶奶入住杭州市富阳区瑞丰残疾人托养中心。入住时,托养中心对汤奶奶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的照护服务既专业还具有针对性,为我们患者家属解决了不少烦恼。”其子女说。
在杭州,还有许多像汤奶奶一样的身患残疾的人,他们接收到了来自社会多方力量的扶持与照料。目前,杭州已率全省之先制定残疾人托养机构星级评定标准,规范8个方面67项标准,为残疾人托养机构星级评估省级地方标准的出台提供杭州经验。
以科技为石 助力残疾人实现“心中梦”
走进位于余杭区的高科技辅具展示体验中心,十足的科技感与智能感扑面而来。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科技助残企业的几十件“当家产品”集中呈现,一件件高科技辅具生动展现了高科技企业的“硬核实力”。
在这里,“科技助残”的力量有了具象化表达,如借由脑机接口技术,让残疾人实现“手随心动”的“黑科技”仿生手;遥控手柄,即可轻松实现升起和降落,运用机器的力量,能够帮助肢体残疾人实现“重新站立”的助行机器人。
作为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余杭区汇集了20余家高科技辅具企业,其高科技企业助残项目更是被纳入全省首批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可以说,高科技辅具展示体验中心不仅是科技助残的“展示窗口”,更是杭州以数智力量共促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助残共富,既是要给予残疾人走出家门、重获新生的勇气,还要让残疾人从精神上“富”起来,从内心生出力量。
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随着举重运动员谭玉娇手中的杠铃落地,这位赛场上的“大女主”成功打破之前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今年,她还当选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成为首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运动员。
谭玉娇的卓越成就和坚韧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尤其是残疾人群体,让世界看到了残疾人在体育领域的无限潜力和独特光芒。
赛场之外,残疾人运动的“热情”也从杭州亚残运会、巴黎残奥会吹向了每个拥有“体育梦”“奥运梦”的残疾人心里。
今年以来,杭州陆续推出青少年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残疾人等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与此同时,上百场残健融合体育赛事活动同时在杭城“火热开赛”。书画、轮椅舞蹈、声乐等残疾人文化活动不断推出。从青少年到成人,从专业赛事到文体活动,一场场活动为残疾人生活“锦上添花”。
“在残疾人群体中,不乏自立自强的人,而体育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希望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迈出步伐、拥抱社会。”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是体育精神的体现,更是助残共富路上,残疾人追光前行的鲜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