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文化怎么“种”? 他们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1-30 17:52   

如何更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11月29日下午,杭州文化特派员的制度创新与时代价值学术工作坊暨杭州市社会治理高层次学术沙龙在钱塘召开。杭州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杨毅出席,全市各区县文化特派员代表、专家学者等40余人参加。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国娟参加。

亮出“看家本领”

展现“种”文化成果

会前,在钱塘小雅农文旅项目里,钱塘区的文化特派员们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向大家展现他们“种”文化的成果。

“这些面塑可以吃吗?”在区级文化特派员、钱塘区首批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的展位前,围满了与会嘉宾。活灵活现的西游记系列、沙地“十碗头”等作品让人啧啧称叹。自他被派驻到新湾街道建华村后,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开起了面塑课、组建“面塑村队”,打造具有建华村特色的面塑文创产品。

区级文化特派员黄小明

文化特派员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背后有派出单位、平台的支撑和团队的协作,还有专家学者的群策群力、智慧贡献。

“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重建生活空间,生活空间的呈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重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王晓毅建议在人才、政策和文化下乡的历史脉络中来审视文化特派员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在杭州这种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地区,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前提下,探索如何进行文化帮扶,具有示范意义。

“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浙江、杭州的一种顶层制度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是对“千万工程”的深化。要取得预期成效,必须找准制度定位、角色定位,同时做好机制的协同。特别是文化特派员进入乡村之后,要让老百姓知道文化特派员是干什么的,文化特派员自己也要对角色有清醒的认知。”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萍认为,乡村振兴核心是靠人输入,文化特派员走进乡村后,将为乡村振兴带来什么,迫切需要填补制度补丁。

聆听百姓需求

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产业

乡村里,一样可以画漫画。在河庄街道江东村,省级文化特派员何剑伟将它变成了现实。江东村农村文化礼堂里设有一处“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创作基地”,在这里,乡村和“漫画”的火花正不断迸发。

省级文化特派员何剑伟

江东村

“文化是基层乡村社会的底色所在,通过文化重建来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也是一种基础性手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陈家建从政社结合性共同体的角度来透视杭州文化特派员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指出,党委政府在这种共同体模式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是如何把社会的自主性与行政的统一性平衡好、结合好。

浙江工商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白效咏则特别强调“聆听老百姓的需求”在文化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性,并向钱塘的文化特派员们提出了三个具体建议:和民俗结合、抓住热点、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产业。

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围绕文化特派员的多元实践与基层治理等话题各抒己见,为全市基层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以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解决城乡文化供给的不平衡问题,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乡村的生动实践。这一年来,钱塘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通过统资源、强队伍、送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文化特派员文化项目落地开花。接下来,钱塘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实效为圆心,扎扎实实推动文化惠民,带“活”文化阵地,种下文化因子,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促进精神共富。

当天上午,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工作交流会也在钱塘区举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文硕,市文明办副主任罗来庚出席,全市各区(县、市)宣传部负责人、文化特派员代表等50余人参加。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国娟参加调研。

(原标题:钱塘文化怎么“种”? 他们说→)
来源:钱塘发布  作者:  编辑:高明桢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