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定位是什么,承载哪些功能,怎么开发建设和保护,它有一个总纲,城市相关活动都要按照这个总纲来,这就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0月24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总规》)获国务院批复,这是首部覆盖杭州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批复文件对杭州的城市定位予以了明确。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核心,也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定位准确,才不会迷失方向、丢掉特色、丧失竞争力。
从“全省的中心”
上升到“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
在本轮《总规》中,国家赋予杭州4个城市定位——
一是“浙江省省会”;二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4个城市定位,也代表杭州的4个性质:在浙江省,是省会;在东部地区,是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国家层面,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国际上,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相比之前的城市总规,杭州的城市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翻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规,当时国家对杭州城市定位的表述是浙江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对比发现,杭州在省内的地位没有变,还是浙江省省会,但在区域范围影响从“全省的中心”上升到了“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
东部地区,主要指东部沿海的地区,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杭州成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也是国家对杭州影响力的高度认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增强了,《总规》中新增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这在之前是没有出现过的。
历次总规中的城市定位,各有什么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进行了多轮城市总体规划,每一轮城市定位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杭州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的变化
第一轮总规
一个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的风景城市
1953年8月,国家建工部城市建设局工作组和苏联专家穆欣来杭州指导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当时确定杭州是以旅游、休养、文化为主,适当发展轻工业,逐渐建成一个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的风景城市。
城市布局上,打破了杭州长期以来城东湖西的空间布局关系,在西北面规划了文教区,在东面和北面规划了生活区。
但规划以西湖阮公墩为中心,路网采用轴线放射布置的手法,是不符合杭州实际的。因此,在1957年调整为“工业的、文化的、风景的城市”。
以西湖为中心,划市区为4个分区,即风景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弥陀山以南、面临西湖的昭庆寺旧址为省、市行政中心;
铁路南星桥、艮山门附近和拱宸桥运河东岸规划仓库码头用地。
第二轮总规
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58年,杭州市建设局对1953年的规划结构作了根本修改,提出要“奋斗三、五年”,把杭州建设成“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重点规划工业区,市区连同萧山、富阳两县共划定半山重工业区、拱宸桥轻工业区、江干轻工业区、闲林埠采矿冶炼工业区等10个工业区。
对外交通规划了杭宣(杭州经吴兴、广德至宣城)、杭武(杭州经歙县至湖北武昌)、杭寿(杭州经富阳、寿昌至兰溪)3条铁路。
这次规划对城市定位的变化,促使杭州从消费城市逐步转向工业城市,偏离了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轨道,形成了北工南居的格局。
半山重工机械工业区、拱宸桥纺织工业区、祥符桥小河轻化工业区、古荡留下电子仪表工业区、望江门外食品工业区5大工业区初步形成,对今后城市发展影响深远。
第三轮总规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第三轮城市总规从1978年开始编制,是杭州第一次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这次总规编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充分听取市民和专家对规划的建议,唤起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监督,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意义深远。
杭州城市定位也调整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在旅游方面,这次规划设想以西湖为中心,风景名胜为重点,逐步进行恢复、整修、改建、扩建和充实——
一湖(西湖);
两峰(南高峰、北高峰);
三泉(虎跑、龙井、玉泉);
四寺(灵隐寺、净慈寺、凤凰寺和岳庙);
五山(吴山、凤凰山、玉皇山、宝石山、五云山);
六园(湖滨公园、儿童公园、柳浪闻莺公园、中山公园、花港公园、曲院风荷公园);
七洞(水乐、烟霞、石屋、紫云、黄龙、千人、紫来)和其他名胜古迹。
从“风景旅游城市”
到“国际旅游目的地”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杭州历次城市总规中,“风景旅游城市”都是杭州最鲜明的城市定位。
比如第一轮总规提出的“风景城市”,第二轮提出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以后每一轮城市定位都明确了这一城市定位。
但在本轮《总规》中,“风景旅游城市”定位不见了,而是将其归为杭州的城市功能优势,变成了“国际旅游目的地”。
提出要“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
参考资料:
1.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历版总规》
2.中国政府网